文章解析

zǎo
cháo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dòng
chū
xīn
chāng
míng
jiàn
zhāng
piān
piān
wěn
ān
chǔ
chǔ
jiàn
cháng
gōng
lòu
chuán
cán
chéng
yīn
sòng
zǎo
liáng
yuè
huái
fēng
zhú
huà
yān
xiāng
shuāng
quē
lóng
xiāng
duì
qiān
guān
yàn
háng
hàn
tíng
fāng
shàng
shào
cán
tàn
bìn
shuāng

译文

随着鼓声离开新昌县,鸡鸣时分就前往建章宫。鞍马稳健轻盈,衣裳整齐华丽。宫中漏壶滴响,传递着残夜的声响,城垣的阴影,送来了早晨的凉爽。月色下的堤岸,槐树沐浴在露气之中,风中的烛光摇曳,桦木燃烧散发出香气。双阙前龙影相对,千官排列如雁行般整齐。朝廷尚且崇尚年轻,而我却惭愧地叹息,鬓发如霜。

逐句剖析

"鼓动出新昌":随着鼓声离开新昌县,

"鸡鸣赴建章":鸡鸣时分就前往建章宫。

"翩翩稳鞍马":鞍马稳健轻盈,

"楚楚健衣裳":衣裳整齐华丽。

"宫漏传残夜":宫中漏壶滴响,传递着残夜的声响,

"城阴送早凉":城垣的阴影,送来了早晨的凉爽。

"月堤槐露气":月色下的堤岸,槐树沐浴在露气之中,

"风烛桦烟香":风中的烛光摇曳,桦木燃烧散发出香气。

"双阙龙相对":双阙前龙影相对,

"千官雁一行":千官排列如雁行般整齐。

"汉庭方尚少":朝廷尚且崇尚年轻,

"惭叹鬓如霜":而我却惭愧地叹息,鬓发如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朝》不仅是一首描绘早朝场景的一首诗,更是白居易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交织的见证。它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鼓动出新昌,鸡鸣赴建章”中,“鼓动”与“鸡鸣”代表着不同的时间点,分别从夜晚和清晨着笔。“鼓动”暗示着诗人在夜幕之下便已踏上行程,而“鸡鸣”则进一步强调了出发之早。在这种不同时间的对比下,突出了诗人日夜兼程、奔波忙碌的状态。同时,“翩翩稳鞍马,楚楚健衣裳”描绘了诗人在路途上鞍马稳健、衣着整洁的模样,与前面的匆忙赶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虽行程紧张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仪表和精神状态。借景抒情:“月堤槐露气,风烛桦烟香”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营造氛围,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那清幽的月色、带着露气的槐树、飘散着香气的桦树,都蕴含着诗人对宁静、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些自然景象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在这样的宁静环境中,诗人独自前行,更显其仕途奔波的艰辛和内心的疲惫。象征:“双阙龙相对”中的“龙”象征着朝廷的威严和权力。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这里用龙来描述双阙,寓意着朝廷的庄重和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敬畏之情。

2. 分段赏析

“鼓动出新昌,鸡鸣赴建章”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的情景。“鼓动”点明了出发的氛围,鼓声阵阵,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给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出新昌”,表明了诗人出发的地点,让人联想到他即将踏上一段新的征程。“鸡鸣”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之早,天刚破晓,诗人便已整装待发,“赴建章”明确了目的地,展现出诗人的匆忙与使命感。“翩翩稳鞍马,楚楚健衣裳”此联着重描写了诗人出发时的英姿。“翩翩”一词生动地表现出鞍马的轻盈和稳健,仿佛马儿在欢快地前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骑术娴熟,身姿矫健。“楚楚”则描绘出诗人衣裳的整洁、鲜明,展现出他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状态。通过对鞍马和衣裳的细致刻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诗人出发时的神采飞扬。“宫漏传残夜,城阴送早凉”这两句从时间和环境的角度,烘托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宫漏传残夜”,随着宫漏的滴水声,残夜渐渐消逝,时间的流逝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时光匆匆的感觉。“城阴送早凉”,城墙的阴影带来了早晨的清凉,不仅点明了时间的推移,也营造出一种清爽宜人的环境氛围,为后文描写宫廷景象做了铺垫。“月堤槐露气,风烛桦烟香”此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周围的景色和气息。“月堤槐露气”,月光洒在堤岸上,槐树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露水气息,给人一种清新、朦胧的美感。“风烛桦烟香”,微风轻拂,烛光摇曳,桦树燃烧散发的香气扑鼻而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景物和气味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宫廷的独特韵味。“双阙龙相对,千官雁一行”这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宫廷的宏伟气势和官员们朝拜的景象。“双阙龙相对”,将宫殿前的双阙比作两条相对而立的巨龙,栩栩如生,突出了宫廷建筑的庄重、威严。“千官雁一行”,把众多的官员比作整齐排列的大雁,形象地表现出官员们朝拜时的秩序井然,也暗示了朝廷的繁荣昌盛和官员们的团结协作。“汉庭方尚少,惭叹鬓如霜”在这两句中,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汉庭方尚少”表示朝廷中的人才济济,年轻人才备受重视和推崇。而诗人自己却已年华老去,“惭叹鬓如霜”,看着两鬓斑白如霜的头发,不禁感到惭愧和叹息。这一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既有对朝廷兴旺的欣慰,又有对自己年事渐高、未能充分施展抱负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

下一篇:唐·白居易《白莲池泛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