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án
guì
zhō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kūn
fāng
zhòng
guān
jiān
xiàn
xióng
guì
lín
zhàng
bǎi
shǔ
yǒu
qīng
fēng
shān
shuǐ
mén
wài
jīng
lóu
dié
zhōng
yīng
jué
shī
jiǔ
shuí
tóng

译文

桂州地理位置重要,地处大地的西南方位,严大夫官职显赫,兼任着宪府的要职。桂林没有瘴疠之气,官署中有清正的风气。衙门外是秀丽的山水,严大夫出行时旌旗在船舰中飘扬。严大夫必定是出众超群的,以后诗酒相伴又能与谁一同呢。

逐句剖析

"地压坤方重":桂州地理位置重要,

"官兼宪府雄":地处大地的西南方位,严大夫官职显赫,兼任着宪府的要职。

"桂林无瘴气":桂林没有瘴疠之气,

"柏署有清风":官署中有清正的风气。

"山水衙门外":衙门外是秀丽的山水,

"旌旗艛艓中":严大夫出行时旌旗在船舰中飘扬。

"大夫应绝席":严大夫必定是出众超群的,

"诗酒与谁同":以后诗酒相伴又能与谁一同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严大夫赴桂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822年。该诗是为送别严大夫前往桂州任职而作,诗中先点明桂州地理位置重要,严大夫官职显要;接着称桂林无瘴气,官府有清廉之风;再描绘桂林山水环绕衙门,严大夫出行时旌旗飘扬;最后感慨严大夫此去难有能与其共赏诗酒之人。全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语言凝练,格调明快,既表达了对严大夫赴任之地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惜别与牵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问:“大夫应绝席,诗酒与谁同”,以反问的手法,表达出对严大夫此去桂州后,诗酒相伴之人的疑问,从侧面烘托出对友人的关切。借景抒情:“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中”通过描写桂林的山水和严大夫出行的旌旗,借景表达对严大夫赴任的期许和赞美之情。

2. 分段赏析

《送严大夫赴桂州》首联“地压坤方重,官兼宪府雄”,以工整的对偶句开篇,“压”和“雄”二字,强调了桂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严大夫官职的威严显赫。颔联“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无瘴气”表明桂林环境宜人,“有清风”则暗示严大夫任职之处的官场风气清正,表达了对严大夫的赞美。颈联“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中”,描绘出桂林山水环绕衙门的优美环境,以及严大夫出行时旌旗飘扬的壮观场景,展现出一种开阔、明朗的氛围。尾联“大夫应绝席,诗酒与谁同”,“绝席”体现严大夫的出众,而“诗酒与谁同”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此去难以再共赏诗酒的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曲江独行,招张十八》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