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旧游旷":卧床养病间昔日交游渐疏,
# 旷:疏远。,旧游:犹言故交。,伏枕:卧病。
"笙簧劳梦思":梦中总萦绕着往昔笙歌宴饮的欢景。
# 笙簧:以乐嘉宾。《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簧,全唐诗校:“一作歌。”
"平生重交结":平生最重结交朋友,
"迨此令人疑":病到如今却让我心生疑虑。
# 迨:及。
"冰室无暖气":冰寒的居室毫无暖意,
"炎云空赫曦":夏日炎云正炽烈照耀。
# 空:一作“失”。,炎:全唐诗校:“一作火。”赫曦:《楚辞·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王逸注:“赫戏,光明貌。”洪兴祖补注:“‘戏’与‘曦’同。”
"隙驹不暂驻":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肯暂留,
"日听凉蝉悲":每日只听见寒蝉悲鸣。
"壮图哀未立":悲哀壮志未酬,
# 哀:又作“竟”、“衰”。
"斑白恨吾衰":可恨鬓发斑白身已衰。
# 衰:《礼记·王制》:“五十始衰。”,斑白:谓发色,以指年老。
"夫子自南楚":您从南楚远道而来,
# 南楚:《史记·货殖列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江(皆郡名)是南楚也。”,夫子:对毕太祝的尊称。
"缅怀嵩汝期":让我想起曾相约同游嵩汝的旧期。
# 嵩汝期:往游(或隐居)嵩汝之约。嵩汝,嵩山、汝水。
"顾予衡茅下":您屈尊来到我简陋的茅舍,
# 衡茅:简陋的宅宇。陶渊明《辛丑岁七月夜行涂口》:‘养真衡茅下。”,顾:访问。
"兼致禀物资":还带来粮食等生活物资。
# 禀:指谷物。,致:送。
"脱分趋庭礼":超越寻常的礼节如“趋庭礼”般恭敬,
# 脱分趋庭礼:谓不拘礼。脱分,脱离,摆脱。
"殷勤伐木诗":情意殷勤似《伐木》诗中“鸟鸣求友”。
# 殷勤伐木诗:谓重友情。
"脱君车前鞅":解下您车驾的缰绳留客,
# 鞅:用马拉车时安在马颈上的皮套子。,脱:卸下。
"设我园中葵":我摘园中的葵菜备餐。
# 葵:葵菜。
"斗酒须寒兴":且趁寒夜兴致痛饮此酒,
# 寒:疑为“尽”字之误。沈约《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明朝难重持":明日一别难再如此相聚。
# 明朝难重持:一本无以上八句。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开篇直写卧病状态,“伏枕”点明病中卧床,“旧游旷”谓往昔交游疏远,暗含孤寂;“笙簧”原指乐器,此处代指昔日宴饮欢歌,“劳梦思”以虚笔写梦中追忆,虚实结合,奠定病中怀友的怅惘基调。“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平生重交结”自叙生平重友情,“迨此令人疑”转折写病中对友情的忧思——昔日友人多疏远,唯毕曜来访,反衬出对真情的渴求,为后文友人探望做铺垫。“冰室无煖气,炎云空赫曦。”以“冰室”写居室清冷,“无煖气”暗指无人关怀;“炎云”“赫曦”极写夏日酷暑,二者对比强化病中凄苦,环境描写既写实,又以酷热反衬内心孤寂,情景交融。“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化用《庄子》“白驹过隙”典故,以“隙驹不暂驻”感叹时光飞逝;“凉蝉悲”以秋蝉悲鸣烘托岁月催人之愁,“日听”二字强化日复一日的焦虑,为下文“壮图未立”蓄势。“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直抒胸臆,“壮图未立”叹抱负未展,“斑白”“衰”写鬓发斑白、身体衰老,“哀”“恨”二字道尽理想落空的无奈与不甘,将个人失意与时光流逝结合,情感沉郁。“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笔锋转向友人,“夫子”尊称毕曜,“自南楚”点明其远道而来;“缅怀嵩汝期”谓两人曾相约同游嵩汝山水,今虽卧病,仍忆及旧约,见情谊深厚,亦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写毕曜探望情景,“顾予衡茅下”谓其亲至简陋居所,“兼致禀物资”更携粮米等物,物质接济与精神慰藉并重,“兼”字凸显友人细心,诗人感激之情隐含其中。“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用典抒情,“脱分”谓超越本分,“趋庭礼”化用孔子教子典故,言毕曜待己如尊长;“伐木诗”出自《诗经·伐木》,以“鸟鸣求友”喻友人殷勤情谊,典雅含蓄地表感激。“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细节描写见真情,“脱鞅”谓解下马车缰绳,留客之意;“设园中葵”以自家园中蔬菜待客,虽简素却显真诚,以日常场景写情谊之质朴,贴合孟浩然“清淡自然”诗风。“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以“斗酒”邀友畅饮,“寒兴”谓趁寒夜兴致;“明朝难重持”叹相聚短暂,劝惜当下。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直白语写尽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将情感推向高潮,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