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览镜湖物":试着观赏镜湖的景物,
"中流到底清":湖水从湖中心到岸边都清澈无比。
# 到:一作见。
"不知鲈鱼味":不知道鲈鱼味道如何,
"但识鸥鸟情":却能体会鸥鸟相伴的情谊。
"帆得樵风送":船帆得到顺风的助力,
"春逢谷雨晴":春天恰逢谷雨时节放晴。
"将探夏禹穴":即将去探寻夏禹的洞穴,
# 将探:一作特寻。
"稍背越王城":稍微偏离越王的都城。
"府掾有包子":官府中有位姓包的朋友,
# 府:一作守。
"文章推贺生":写文章要推重贺先生。
"沧浪醉后唱":在沧浪亭醉后吟唱,
"因此寄同声":因此把这首诗寄给意气相投的朋友。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点明游览之事,“试览”表现出一种悠然尝试的心态。“中流到底清”描绘镜湖湖水清澈的特点,从湖中心到岸边都清澈见底,给人以清新、纯净之感,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也引出下文对此次出游的进一步描写。第二联:“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运用典故,“鲈鱼味”这个典故来源于西晋张翰。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鲈鱼脍,于是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便弃官归乡。这个典故后来常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或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说“不知鲈鱼味”,是说自己不像张翰那样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脍而有归乡之情,此时他沉浸在出游的乐趣之中。“鸥鸟忘机”的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传说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人淡泊名利,与自然和谐相处,没有机心。在诗中“鸥鸟情”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那种淡泊宁静、真挚纯粹、无拘无束且相互信任的感情,如同鸥鸟之间那种自然而纯粹的关系。第三联:“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描写出游时的天气和行船情况。“帆得樵风送”,“樵风”指顺风,船帆得到顺风的助力,航行顺畅,增添了旅途的惬意。“春逢谷雨晴”,点明时间是谷雨时节且天气晴朗,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的晴好天气为出游营造了美好的氛围,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这次出游的满意之情。第四联:“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继续叙述行程安排。“将探夏禹穴”表明即将去探寻与大禹有关的地方,增添了游览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稍背越王城”说明行程稍微偏离越王城,使游览路线更具变化和丰富性,展现出诗人对不同历史遗迹的探寻兴趣,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第五联:“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这两句引入友人,“府掾有包子”,“包子”可能是友人的名字或称呼,表明官府中有这样一位友人。“文章推贺生”则突出另一位友人贺生的文章才华出众,在当时备受推崇,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欣赏和尊重,也为下文借景抒情表达友情做铺垫。尾联:“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写诗人在沧浪亭醉后吟唱,并把这首诗寄给友人。“沧浪”常代表一种闲适、超脱的意境,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下吟唱,抒发了内心的感慨。“寄同声”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传达与友人相同的情感,即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此次出游的共同感受,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也体现出文人之间以诗传情的高雅情趣。
# 三、四用拗笔,翻得老厉,偶一作耳,非可藉口。五、六对更出意。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