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风景登临地":从前一同登高赏景的旧地,
# 登临地:指岘山。
"今日衣冠送别筵":今日士绅云集于此摆下送行宴席。
# 衣冠:指士绅。
"醉坐自倾彭泽酒":我独自醉坐,倾杯饮下彭泽产的酒,
# 彭泽酒:陶渊明尝为彭泽令,性嗜酒,故称。,醉坐:全唐诗校:“一作闲卧。”
"思归长望白云天":长久凝望白云缭绕的天空,心中满是思乡之情。
# 白云天:《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又,杨素《赠薛播州》:“还望白云天,日暮秋风起;岘山君傥游,泪落应无已。”
"洞庭一叶惊秋早":洞庭湖上一片落叶,惊觉秋寒来得太早,
"濩落空嗟滞江岛":我漂泊失意,空自叹息滞留在这江边孤岛。
# 江岛:似指襄阳。其地东临汉水,水中有鱼梁洲等岛屿。,滞:久留。,空:徒然。,濩落:犹瓠落、廓落,言其无可为用,以指失志。《庄子·逍遥游》:“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寄语朝廷当世人":请替我寄语朝廷当权者,
# 朝廷当世人:犹言朝端、执政。
"何时重见长安道":何时才能再见到长安的大道?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酬赠诗,全诗通过描绘与友人郑十三的送别场景,抒发对友人离别的不舍,自身滞留江岛的无奈,以及对重返京城、施展抱负的强烈渴望,表达了诗人在仕隐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绪,展现了个体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2. 写作手法
对比:“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以“昔时”与“今日”对举,形成强烈反差。昔时是友人同游、共赏风景的闲适场景,今日却变为穿戴整齐、列坐饯别的离绪场合。通过场景的今昔转换,暗喻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奠定了全诗伤别与怅惘的基调。用典:诗中多处使用典故,如“醉坐自倾彭泽酒”句,用陶渊明“彭泽令”典故,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常以饮酒自娱,其《归去来兮辞》有“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之句,体现归隐后的闲适与超脱。孟浩然以“彭泽酒”代指陶渊明的酒,借饮酒这一动作自比陶渊明,既暗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友人“还京”的仕途选择形成对比),又以酒消解离愁,含蓄表达对自身漂泊状态的感慨。起兴:“洞庭一叶惊秋早”句,以秋景起兴,诗人由洞庭湖上飘落的“一叶”秋景发端,引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先写“洞庭一叶”的秋意(自然景物),以“惊秋早”的敏锐感知,触发后句“濩落空嗟滞江岛”的人生感叹。秋景的萧瑟与“惊秋”的心理波动形成关联,自然过渡到对滞留江岛、仕途失意的抒怀。借景抒情:“思归长望白云天”句,借“白云”抒归思。“白云天”是高远、缥缈的自然意象。诗人“长望白云天”的动作,将“白云”与“归乡”“归隐”的情感关联。白云自由飘逸、无拘无束的特性,暗合诗人对摆脱漂泊、回归故乡或退隐田园的渴望。以景写情,不直接说“我想归”,而是通过“望云”的动作与“白云”的意象,含蓄传递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以“昔时”与“今日”对比开篇,昔日同游赏景的登临之地,如今却成了送别的筵席。“昔时”与“今日”的时间转换,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略带怅惘的基调。颔联“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承接离别场景,“彭泽酒”用陶渊明曾任彭泽令、爱酒的典故,诗人自斟自饮,借酒排遣愁绪;“思归长望”则直接刻画归心似箭的情态,仰望白云缭绕的天空,仿佛能望见故乡的方向。“醉坐”的闲适与“长望”的急切形成微妙张力,将离别的怅然与归乡的迫切交织在一起。颈联“洞庭一叶惊秋早,濩落空嗟滞江岛”转向景物描写,“洞庭一叶”以一片落叶点明秋至,“惊秋早”三字既写秋意来得突然,也暗含对时光流逝、人生漂泊的惊觉;“濩落”指失意落拓,“滞江岛”则直述自己滞留他乡的困境。“空嗟”二字尤为沉重,空有归乡之愿却无法实现,只能徒然叹息,将仕途失意与漂泊之苦推向高潮。尾联“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由送别友人转向自身际遇,诗人托友人向朝廷发声,一句“何时重见”既是对重返长安、施展抱负的期盼,也隐含对当下困局的无奈。“长安道”代指仕途与前程,简单的问句中,藏着盛唐士人对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失落。
上一篇:唐·孟浩然《白云先生王迥见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