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吹征帆":猛烈的大风鼓动着远行的船帆,
# 征帆:远行之船。,疾风:急速大风。
"倏尔向空没":瞬息之间船只便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 没:消失。,倏尔:疾速,转眼之间。
"千里在俄顷":仿佛只是片刻就已经跨越了千里,
# 俄顷:顷刻之间。,在:一作去。
"三江坐超忽":那浩渺的三江也自然远远抛在身后。
# 超忽:旷远之貌。,坐:顿然之间。,三江:钱塘江附近三条江水的合称。《国语·越语》:“吴之与越也,三江环之。”韦昭注:“三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这里用以借指越州一带。
"向来共欢娱":我们曾经共同度过了那些欢乐时光,
"日夕成楚越":可一昼夜间就分别去往了楚地与越地。
# 楚越:楚国和越国。在此指楚地与越地,实指襄阳与会稽。,日夕:犹言旦夕之间。
"落羽更分飞":你我如同失去羽翼的鸟不得不各自纷飞,
# 分飞:喻离别。,落羽:从高空落下之鸟,比喻科场失意之人。
"谁能不惊骨":在这别离中谁又能不感到惊心。
# 惊骨:极为惊心。江淹《别赋》:“意夺神骇,心摧骨惊。”心、骨互文同义。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的五言古诗。全诗通过送别场景的描写,既展现了弟弟孟邕科举落第后的失落心境,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以前兄弟俩总凑在一块儿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谁知道现在转眼就要分开,一个往楚地走,一个往越地去,一想到这儿就忍不住心里发酸。
3. 分段赏析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首句“疾风吹征帆”,以迅疾的风势展开。紧接着写从弟的船帆瞬间远去消失,兄弟俩将远隔千里。“疾风”加强了别离的情绪描写。“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以夸张手法说明转换之速。“俄顷”点明时间之短,“坐超忽”写诗人独坐江岸、恍然若失之态,地理距离暗含亲朋分隔的怅惘。“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共欢娱”追忆往日亲密无间,“楚越”化用《庄子》典故,对比了往昔兄弟欢聚的场景与即将分隔两地的现实,令人感伤。“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落羽”既指飞禽折翅,又喻从弟科举失利,结尾用“落羽更分飞”比喻二人各自失意又将要分离的境地,发出“谁能不骨惊”的感叹。
4. 作品点评
诗人巧妙地将律法融入古诗创作,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严谨;在韵脚上,特意选用短促斩截的入声字,营造出紧凑利落的节奏感。全诗弥漫着浓郁的悲苦之情,读来令人动容,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 南宋刘辰翁:发兴甚苦。
明高棅《唐诗品汇》
# “疾风”句妙,下三句从此生出。离情闪忽,真可惊。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悲语动人,至此极矣。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
# 读孟诗,逸调如闻苏门清啸,苦调似听燕市悲筑。如此诗以哀感胜者,盖浩然累试不第,穷困道途。若《南归阻雪》《苦雨思归》《寄京邑耆旧》等篇,俱慨叹悲调,谈之所谓“酸风苦雨一时来,正使英雄泪成碧”。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下一篇:唐·孟浩然《游明禅师西山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