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
shān
sòng
zhāng
fēi
yóu
dō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xiàn
shān
nán
guō
wài
sòng
bié
měi
dēng
lín
shā
àn
jiāng
cūn
jìn
sōng
mén
shān
shēn
yán
yǒu
zèng
sān
xiá
ěr
jiāng
xún
chéng
jiǔ
zhēng
yún
mèng
lín
cuō
tuó
yóu
juàn
liàn
rén
xīn
yān
zhì
dōng
yuán
yín

译文

在岘山的南外城边,每次送别友人,我们都会登山临水,以尽饯别之意。沙堤江岸紧邻着江边村落,松树林掩映的山寺,山门幽深,隐于林壑深处。我有一言相赠于你,你此去将要寻访三峡的奇景。饯别宴席上,摆着宜城的美酒,你旅途所经,会穿越云梦泽的山林。你将在羁旅中感慨岁月蹉跎,而我也会因眷恋故人,满心不舍。去吧,莫要在途中长久停留耽搁,巴东江上的猿猴会在夜里哀吟,切莫因徘徊,徒增哀愁。

逐句剖析

"岘山南郭外":在岘山的南外城边,

"送别每登临":每次送别友人,我们都会登山临水,以尽饯别之意。

"沙岸江村近":沙堤江岸紧邻着江边村落,

"松门山寺深":松树林掩映的山寺,山门幽深,隐于林壑深处。

# 松:一作村。

"一言予有赠":我有一言相赠于你,

"三峡尔将寻":你此去将要寻访三峡的奇景。

# 将:一作相。

"祖席宜城酒":饯别宴席上,摆着宜城的美酒,

"征途云梦林":你旅途所经,会穿越云梦泽的山林。

"蹉跎游子意":你将在羁旅中感慨岁月蹉跎,

"眷恋故人心":而我也会因眷恋故人,满心不舍。

"去矣勿淹滞":去吧,莫要在途中长久停留耽搁,

"巴东猿夜吟":巴东江上的猿猴会在夜里哀吟,切莫因徘徊,徒增哀愁。

# 东:一作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为盛唐诗人孟浩然的五言排律。诗作以襄阳岘山为背景舞台,开篇四句借岘山南郭的地理标识、沙岸江村的画面,精准锚定送别场景,勾勒出送别的空间轮廓;中间八句聚焦对友人奔赴巴东游历的复杂心绪,关怀友人旅途未知,又饱含难舍惜别情;末句“巴东猿夜吟”以声传情,用巴东夜晚猿猴凄清啼鸣的意境,暗喻别后彼此将面对的孤寂,为情感添一抹苍凉余韵。诗人以“寓情于景”为笔,把送别时的不舍、对友人的牵挂,融入山水、沙岸、猿啼等具象之景,让情感随景物自然流淌。在艺术呈现上,延续孟浩然诗歌清旷深远的风格,于送别场景铺陈里,既有地理空间的延展,又有情感层次的递进,尽显含蓄深沉之美。此诗是孟浩然青年时期代表作,既彰显其早期诗作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规整的特点,又暗藏诗人借山水送别寄托隐逸情怀的创作倾向——以自然山水为情感载体,传递出对自由游历、超脱尘世的隐性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为盛唐诗人孟浩然的五言排律,系孟浩然青年时代作品。彼时,友人张去非(一说为朱大)将奔赴巴东游历。襄阳岘山身为历史文化名山,既留存羊祜堕泪碑等可供怀古的历史素材,又因是唐代诗人饯别常选之地,积淀着浓厚的送别文化氛围,这些都为孟浩然创作该诗,提供了丰沛且独特的灵感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在襄阳岘山南郭外送别友人张去非(一说朱大)游历巴东的事,描绘了岘山、沙岸江村、松门山寺等送别场景,借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等,展现送别时的饯行与对友人旅途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关怀之意,及对游子漂泊的感慨;表达了希望友人莫滞留、早归的期许,也暗藏借山水送别传递的隐逸情怀。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以岘山送别登临的常规场景,将历年送别积淀的情感,融入这一经典地理空间,景中含惯常送别的感慨;“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借沙岸的质朴、山寺的幽深,传递对友人此去将接触不同风物的期许与牵挂,把不舍、关怀等情感,寄托在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里,实现情感与景物的自然交融,让情因景显、景因情深。用典:“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暗引此典,使送别场景超越普通饯别,承载历史人文。岘山有羊祜堕泪碑这一历史典故,羊祜登岘山感慨世事、遗爱人间。诗人写借羊祜的怀古意与遗民情愫,增添送别情感的深沉感,让当下送别,关联历史传承,赋予友人游历之行文化意蕴,也隐含诗人对人生、对友人旅途意义的深层思考,使诗作在情感表达上更具历史纵深感与文化重量。意象组合:以“岘山南郭外”点明宏观送别方位,勾勒出开阔的地理背景;“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则聚焦近景,沙岸与江村相连显亲近,松门通往幽深山寺藏静意,近景的细腻与远景的宏大交织,构建出层次丰富的送别场景空间,让送别地点既有地理标识,又具人文与自然交融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开篇点明送别地点与行为,“岘山南郭外”勾勒地理位置,“每登临”强调送别之频繁,暗含与友人深厚情谊,为全诗奠定惜别基调,以简洁叙事开启送别场景。颔联“沙岸江村近,松(一作村)门山寺深”描绘送别环境,“沙岸江村近”写江边村落贴近沙岸,呈现烟火气;“松(村)门山寺深”绘山寺隐于松(村)林,氛围幽深静谧。以近景、远景结合,勾勒出富有层次感的送别场景,也隐示友人旅途将遇不同景致。颈联“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一作相)寻”从叙事转入赠言,“一言予有赠”显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叮咛,“三峡尔将(相)寻”点明友人行程,“将寻”含对友人探索三峡的期许,“相寻”则添彼此将在三峡分别或相逢的怅惘,两种表述皆深化送别情与旅途意。尾联“去矣勿淹滞,巴东(一作江)猿夜吟”收束全诗,“去矣勿淹滞”劝友人莫耽搁行程,“巴东(江)猿夜吟”用猿声哀婉典故,既催行又暗喻旅途孤寂,以景结情,让惜别之情余韵悠长,拓宽情感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下一篇:唐·孟浩然《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