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庐在郭外":简陋的房舍在城外,
# 郭:外城。
"素产唯田园":先人的薄产只有田园。
# 产:一作“业”。,素:旧的。
"左右林野旷":周围林茂田野广阔,
"不闻朝市喧":不闻城市中车马声喧。
# 朝:全诗校:“一作城。”
"钓竿垂北涧":钓鱼人垂竿在北涧,
"樵唱入南轩":樵夫的歌声飞入南轩。
# 轩:有窗的屋。
"书取幽栖事":诗成但言隐居情事,
# 幽栖:隐居。
"将寻静者论":还请高人贤士来评谈。
# 论:又作“言”。,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将:又作“还”。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题材诗。描绘了诗人位于城外、以田园为产的居所,营造出左右林野空旷、不闻朝市喧嚣的宁静氛围,展现了于北涧垂钓、听歌入南轩的闲适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优游林野的隐居乐趣,表达了盛唐隐逸之士逍遥林泉、寄情田园的生活情趣与淡泊名利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以“林野旷”的自然开阔对比“朝市喧”的世俗喧嚣,凸显隐居环境的清幽与超然。“朝市”象征名利场的热闹纷扰,而“林野”则代表远离尘俗的静谧,两者的对立强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选择。反衬:以动衬静,“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樵唱”的动态声响,反衬出“钓竿垂”的静态安谧,生动展现出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在,让这种宁静氛围更加鲜明,也巧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惬意。
3. 分段赏析
首联:“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起笔诗人便直言自家简陋房舍坐落于城郭之外,且仅拥有田园产业。这简单的表述,不仅点明居所位置,还暗示其生活质朴纯粹,钟情田园。同时,为后文描绘林野开阔、远离喧嚣奠定基础,引领读者走进诗人的隐居环境。颔联:“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着重刻画宅园周边环境。房舍左右被广阔林野围绕,身处此地,城市的集市喧闹、车马嘈杂全然隔绝。此联运用对比,勾勒出空旷宁静画卷,凸显居所清幽,强化隐居氛围,侧面展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享受。颈联:“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聚焦于诗人闲居日常。一边是诗人在北涧悠然垂钓,尽显从容;另一边樵夫歌声从南面轩窗飘入,为宁静添生活气息。动静结合,描绘出闲适自在的隐居画面,“垂”“入”二字精准捕捉动态细节,让场景生动鲜活。尾联:“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承接前文隐居生活,自然引出“幽栖”主旨。诗人欲记录幽居琐事,期待与皎上人这类静心修行者探讨交流。既体现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珍视,又反映其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分享心境、追求内心宁静的高远情志,升华全诗意境。
4. 作品点评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乃孟浩然于故乡所作。诗里勾勒出其居处开阔且清幽之景,呈现出田园生活的悠然意趣。诗人借此抒发了淡泊的心境,整首诗自然流畅。与诸多幽居题材诗作不同,此诗并未流露出孤寂之感,而是尽显闲适与自在。
下一篇:唐·孟浩然《南归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