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鹪鹩赋":我看了《鹪鹩赋》后,
# 鹪鹩赋:晋代张华所作赋名。《晋书·张华传》说,张华初未知名,著《鹪鹩赋》寄托志趣。阮籍读后赞叹说“王佐之才也!”于是名声始著。这里用以比喻丁凤的辞赋。鹪鹩:鸟名。
"君负王佐才":觉得您身负辅佐君王的才能。
# 王佐才:辅佐帝王治国的才干。《汉书·董仲舒传》:“赞曰: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伊吕无以加。”,负:怀有。
"惜无金张援":可惜没有像金氏、张氏那样的权贵相助,
# 金张:原指西汉权贵金日□[石单]和张汤,后世常以之为权贵的代称。
"十上空归来":多次赴考都白白归来。
# 十上:多次向皇帝上书。《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唐代文人求取功名,除应举,还可上书献赋。
"弃置乡园老":若就此被弃置在乡园老去,
"翻飞羽翼摧":那展翅高飞的羽翼也会遭受摧残。
# 摧:毁坏,损伤。祢衡《鹦鹉赋》:“顾六翩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翻:飞。
"故人今在位":如今老朋友身居高位,
# 故人:指张九龄。
"岐路莫迟回":在人生的岔路口可不要犹豫徘徊。
# 迟回:迟疑徘徊。《后汉书·邓彪传》:“故昔人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岐路之间也。”鲍照《放歌行》:“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岐路:岔道。出仕和隐居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故称岐路。“岐”、“歧”通。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丁大凤有王佐之才却因无人援引而多次求仕无果,以及诗人劝勉丁大凤不要在人生岔路徘徊等内容。借丁大凤赴举之事,表达了对贤才不遇的愤懑和诗人自己渴望出仕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诗人开篇就称赞丁大凤有辅佐君王的大才,从对丁大凤作品的评价入手,直接表达对其才华的认可。“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感叹丁大凤可惜没有像西汉金氏、张氏那样的权贵援引,多次求仕都只能空手而归,突出了丁大凤怀才不遇的境遇,流露出诗人的惋惜之情。“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诗人进一步感慨,如果一直被弃置在乡园,就会逐渐老去,那想要施展抱负的“羽翼”也会被摧残,表达了对贤才不被重用的愤懑。“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最后诗人劝勉丁大凤,如今友人张九龄在位,不要在人生的岔路口犹豫徘徊,要抓住机会去求取功名,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自己渴望得到援引的心情。
3. 作品点评
因是为丁凤赴京参加进士考试所作的送别诗,诗中先赞扬丁凤的才学,鼓励他努力进取、获取功名。又因这首诗要呈给在朝为官的张九龄,所以暗含恳请张九龄对丁凤予以提拔帮助的意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之前,孟浩然同样屡试不第,多次上书献赋却都失意而归。诗的中间四句,不仅是在说丁大凤有才能却未被重用,也包含了作者自身的境遇。整首诗既抒发了对贤才被埋没民间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渴望仕途、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愿。
下一篇:唐·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