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行乐处":在大堤上,是人们游玩作乐的地方,
# 处:处所。,行乐:消遣娱乐;游戏取乐。,大堤:襄阳的一个堤岸名称,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车马相驰突":车马往来奔驰,喧闹不已。
# 相驰突:形容往来车马的繁多。
"岁岁春草生":每年春天青草生长,
# 岁岁:年年。
"踏青二三月":二三月间,人们会出门踏青。
# 二三月:指农历的二月和三月,诗中指春天。,踏青: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王孙挟珠弹":王孙公子们手持饰有珍珠的弹弓,
# 珠弹:以珍珠作弹丸,显示其豪贵。,挟: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用弹弓夹射。,王孙:泛指贵族子弟。
"游女矜罗袜":游玩的女子们因自己的罗袜而自傲。
# 罗袜:用轻软的丝织品制作的袜子。,矜:本意有怜悯、怜惜的意思;这里是自夸、炫耀的意思。,游女:这里指出门踏青游玩的女子。
"携手今莫同":曾经携手同游的人,如今却无法再相聚,
# 今莫同:今天没有同行。,携手:手拉着手。
"江花为谁发":江边的花朵,要为谁开放呢。
# 发:荣发、开放。,江花:江边的花朵,也可以理解为江水卷起的浪花。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记游寄友诗。诗开篇绘大堤行乐、车马驰突的热闹,再写岁岁春草、踏青盛景的时序之美,接着描王孙游冶、游女矜美的俗世图景,末句笔锋陡转,以江花发问,借清明大堤游历,抒发与友人不能同游的怅惘,传递对友人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渲染:以“车马相驰突”等动态描写,通过具体动作勾勒画面,营造场景的热闹感与流动性,增强画面的鲜活度。
3. 分段赏析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行乐处”点明大堤功能,“驰突”状车马奔走,以动态画面,渲染出春日大堤的热闹繁盛,勾勒出清明踏青的欢腾场景,为全诗铺展俗世烟火底色。“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以“岁岁”叠词,强化春日循环的永恒感。“二三月”定格踏青时节,春草生长的生机,与人们出游的兴致交融,绘出襄阳大堤年年重复、却常看常新的春日盛景,尽显自然时序之美。“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聚焦两类人物:王孙“挟弹”显贵胄游冶之态,游女“矜袜”展闺阁爱美之心。一“挟”一“矜”,精准捕捉动作神态,以贵族、佳人的鲜活形象,折射盛唐社会的富庶与繁华,让画面有了人间烟火温度。“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笔锋陡转,前六句铺陈的热闹、美好,在此处化作对照——往昔可与万七携手同游,如今却形单影只。“江花为谁发”以花的蓬勃,反衬人情的失落,“为谁”二字,把对友人的思念、无法同赏的遗憾,凝为深沉追问,让诗歌在热闹后收束于怅惘,余韵悠长,尽显含蓄抒情的唐诗魅力。
4. 作品点评
孟浩然如同丹青妙手,以简洁素净的素描笔法,勾勒出唐代襄阳“大堤行乐图”:江水悠悠奔涌,花草郁郁繁茂,车马往来驰突,游人络绎不绝,各般情态毕现,满溢盎然生机。大堤(尤其是老龙堤),向来是历代襄阳人心中的胜景,此诗更添其文化光彩。“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语言通俗自然,却蕴含清雅意韵。孟浩然诗作风格多清淡,本诗整体格调偏欢快,然末尾两句陡然一转,沉婉哀怨,细腻灵动的情感间,流露出诗人的孤独落寞,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思念牵挂。
下一篇:唐·孟浩然《与黄侍御北津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