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帝城月":今夜在这皇城中赏月,
# 帝城:犹言京城长安。
"一望雪相似":月光漫撒好似白雪铺满大地。
"遥想洛阳城":再想想洛阳城,
"清光正如此":清秀的风光也很现在的一样。
# 清光:清亮的光辉。这里指月光。
"知君当此夕":料想你也定当在这个晚上与我同赏一轮明月,
"亦望镜湖水":也看到了湖水像镜子一样清澈。
# 镜湖水:《文苑英华》作“临湖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泊。镜:一作临。
"展转相忆心":总是思念你的心,
# 展转:犹言辗转,形容忧思缠绕的样子。
"月明千万里":就像月亮的光即使相隔千里都能看的见。
# 千:一作十。,月明:一作明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帝城望着似雪的明月,遥想洛阳的白居易和在越州的元稹此时也在望着同样的月光。通过对月夜场景的描写,以明月为情感纽带,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白居易和元稹的深切思念,体现出三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营造出一种虽相隔千里却心意相通的意境。
2. 写作手法
想象:“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诗人通过想象白居易在洛阳、元稹在越州望着相同月光的情景,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强化了彼此思念的情感联系。烘托:“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诗人以明月的皎洁、广阔来烘托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且纯净的情谊,同时清冷的月色也烘托出因相隔千里而产生的淡淡惆怅之感。比喻:“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诗人把“帝城月”比作“雪”,将明亮的月色与洁白的雪相类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洁白、明亮,如同雪一般纯净,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月夜的清冷与静谧,也为后文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氛围。借物抒情:“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诗人借助明月这一事物,将友人之间彼此的思念之情寄托于能照遍千万里的月光之上,借明月抒怀,让明月成为传递思念的载体,含蓄地表达出深厚的情谊,使情感的抒发更加韵味深醇。
3. 分段赏析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运用比喻手法,将帝城月色比作白雪,“雪相似”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色的皎洁、纯净,营造出清冷而美好的氛围,为后文的怀友之情做铺垫。“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遥想”二字表明诗人展开想象,跨越空间,推测洛阳的友人白居易也在欣赏同样的月光,体现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也暗示了两人之间心意相通。“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通过设想白居易在这一晚也会望着镜湖思念元稹,从侧面表达自己对元稹的思念,这种曲笔的写法,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将三人相互思念的心比作能照耀千万里的明月,以月寄情,形象地传达出即使相隔甚远,彼此的思念也能跨越距离,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且浓烈。
# 一片神往。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最笃,但因与白居易元微之唱和太多之故,作风也趋向平易,不似柳之清峭。如《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现代苏雪林《唐诗概论》
上一篇:唐·刘禹锡《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