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
# 万里沙:虚指,指漫长的河道,携带大量的泥沙。,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浪淘风簸自天涯":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 自天涯:来自天边。天涯:天边。,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颠簸。
"如今直上银河去":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直上:直飞。一起去。银河:天河,古人认为银河与黄河相通。
"同到牵牛织女家":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山水的诗。描绘了黄河曲折蜿蜒、携带大量泥沙,在风浪冲刷下从遥远天边奔腾而来的雄伟景象。通过浪漫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想要溯流而上,直至银河,与牵牛织女一同生活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以及豪迈的浪漫情怀。
2. 写作手法
夸张:“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极言黄河河道弯曲之多,“万里沙”夸大黄河裹挟泥沙之多,突出黄河的磅礴气势。想象:“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突破现实,想象顺着黄河逆流而上能到达银河,与神话中的牵牛织女相聚,使诗歌充满浪漫色彩。
3. 分段赏析
开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生动描绘出九曲黄河的壮丽景象。黄河河道蜿蜒曲折,河中裹挟着无数泥沙,它们随着黄河奔腾万里,一路上历经浪涛的冲刷、狂风的颠簸,从遥远的天际一路来到此地。刘禹锡在此歌咏黄河中的万里黄沙,实则是对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顽强品格的赞美。在引用这两句诗时,可充分挖掘其象征意义,用以歌颂具有类似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特质的事物或人物。诗的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巧妙运用了张骞为汉武帝探寻河源以及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的典故,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幅迎着狂风巨浪、冲破万里黄沙,逆流直上直至牛郎织女家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豪迈无畏的气概。
4. 作品点评
此诗语言平实易懂,常被选入儿童读物之中。刘禹锡作诗时,常常借助外物来抒发情感、表明志向。诗中的牛郎和织女作为天上的星宿,其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位置,恰似朝廷中那些高不可攀的官位。刘禹锡原本在朝中担任要职,却因小人谗言,遭受贬谪下放的不公对待。然而,他心怀苍生、造福百姓的社会理想从未动摇。他满心期待能重返可施展自身才华的岗位,有所建树,即便前路恶浪不断,也始终坚守入世的初心。从这首诗中,足以看出刘禹锡百折不挠、积极奋进的精神,令人由衷钦佩。整首诗运用夸张等写作手法,尽情抒发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诗歌气势跌宕起伏,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震撼人心的美感,读者阅读时,稍不留意,便会跟不上诗人那灵动跳跃的思路。
# 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