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洲苦三伏":炎热潮湿的岳阳苦于三伏天的酷热,
#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天气。,炎洲:传说为南海中的州名,这里借指岳阳。
"永日卧孤城":漫长的一天只能躺在孤城中。
"赖此闲庭夜":幸亏有这清闲庭院中的夜晚,
"萧条夜月明":寂静的夜晚使月光更明亮。
"独歌还太息":独自吟唱还伴随着声声叹息,
"幽感见余声":内心的幽怨情感在余音中显现。
"江近鹤时叫":江滨的白鹤时时哀叫,
"山深猿屡鸣":山林深处猿猴不停地悲鸣。
"息心观有欲":平息杂念观察世间有贪欲的人,
# 息心:排除杂念。
"弃知返无名":就抛弃才智回归无名。
# 无名:不求名声,道家推崇的一种理想化境界。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时明白命运的安排,
"吾其达此生":我大概能够如此通达地度过这一生了。
# 达此生:通达,不受世务牵累过一生。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后徙洛阳(今属河南)。曾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仕终左丞相,卒谥文贞。张说为文精壮,注重风骨,尤长于碑志,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贬官岳阳期间,诗风凄婉有情致。他三拜宰相,辅弼文治三十年,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又喜奖掖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翰、王湾等皆受其提携,对盛唐文学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诗歌《巡边在河北作》,传奇《梁四公记》《镜龙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人遭贬岳州清夜独坐的五言律诗。诗人以迁客身份,通过“炎洲苦三伏”的环境描写与“息心观有欲”的哲理反思,展现了自身在困境中的自我调适。诗歌既表达了对炎方苦热的无奈,又通过“五十知天命”的豁达态度,抒发了顺应自然、旷达处世的人生智慧。
2.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江滨鹤鸣,深山猿啼。这声音打破了夜的寂静,通过“独歌”“太息”“鹤叫”“猿鸣”等声响,使“闲庭”更显得寂寒深静。诗人闻此,更深地感到孤寂、忧愁和痛苦。用典:“炎洲苦三伏”巧用《十洲记》神话中的南海炎洲,借神话地名夸张渲染贬谪之地的艰苦,强化孤寂压抑的生存体验。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描绘了诗人被贬至南方岳州的情境,通过“炎州”“三伏炎热”“独卧孤城”等词,生动地展现了当地气候的酷热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又用清幽的庭院和明亮的月光更衬托出四周的寂静。中四句是诗人对忧愁的排遣和对夜景的感叹。表现了诗人试图通过歌唱来驱散孤独却徒劳无功,反而引发深深的叹息,又因鹤鸣猿啼打破了夜的宁静,使诗人更加感到孤寂和痛苦。后四句写诗人并未沉溺于悲痛,而是以一种旷达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的新理解和超脱。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由忧愁到超脱的心路历程。
上一篇:唐·王鲁复《吊灵均》
下一篇:唐·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