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péi
jìn
gōng
liáng
fēng
tíng
shuì
jiào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lóng
shuì
hòu
zhū
yuán
zài
xiān
xíng
shí
yòu
qīng
fāng
cùn
yíng
rán
shì
shuǐ
shēng
lái
qín
shēng

译文

骊龙沉睡之后,它口中的宝珠依然完好无损,仙鹤行走时,步伐轻盈飘逸,毫无尘俗之感。此刻他内心澄澈如镜,全然没有丝毫烦忧杂念,耳边传来潺潺水声,宛如玉琴弹奏出的清越乐音。

逐句剖析

"骊龙睡后珠元在":骊龙沉睡之后,它口中的宝珠依然完好无损,

"仙鹤行时步又轻":仙鹤行走时,步伐轻盈飘逸,毫无尘俗之感。

"方寸莹然无一事":此刻他内心澄澈如镜,全然没有丝毫烦忧杂念,

"水声来似玉琴声":耳边传来潺潺水声,宛如玉琴弹奏出的清越乐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是唐代刘禹锡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初秋创作的七言绝句,为酬和裴度归隐洛阳时的生活情景而作。诗中以“骊龙睡后珠元在”的典故,将裴度的德行比作骊龙口中的宝珠,暗喻其才德如珠玉般恒久不变;又以“水声来似玉琴声”的意象,描绘集贤园凉风亭水声清越如琴音的幽静环境,勾勒出裴度高雅脱俗的隐士形象。全诗通过象征与隐喻手法,将典故自然融入景物描写,既赞颂了裴度的政治品格与超脱的生活境界,也体现了刘禹锡晚年唱和诗含蓄凝练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初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宰相裴度因卷入政治纷争遭排挤,以中书令之职出任东都留守,于洛阳长夏门东集贤坊营建集贤园,园内筑有凉风亭等景观。开成元年(836年)初秋,刘禹锡抵达洛阳后,慕名探访集贤园,被园中竹溪环绕的清幽景致与潺潺水声触动,结合裴度此时的归隐生活,创作此诗以赞颂其高洁德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人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集贤园凉风亭的清幽景致,也塑造了裴度高雅脱俗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其政治品格与超脱生活境界的赞颂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骊龙睡后珠元在”巧用《庄子·列御寇》中“骊龙颔珠”的典故。典故原意是骊龙口中所含宝珠极为珍贵,需趁其熟睡时才能盗取,常喻指获取珍品需冒风险或历经艰辛。表达了诗人对裴度远离朝廷却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赞美之情。比喻:“水声来似玉琴声”将自然水声比作清雅的玉琴声,诗人借这一比喻,将寻常流水之声升华为可与丝竹雅乐媲美的听觉享受,既展现出对自然之声的细腻体察与由衷喜爱,也透露出其内心对清雅闲适境界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骊龙睡后珠元在”借用《庄子》中骊龙含珠的典故,以骊龙沉睡后宝珠仍藏于颔下的意象,比喻裴度虽远离朝堂却依然保持高洁品格。“仙鹤行时步又轻”用仙鹤轻盈的步态,象征裴度超然世外的隐士风度。“方寸莹然无一事”描写裴度在凉风亭休憩时内心澄澈、了无杂尘的状态。“水声来似玉琴声”以溪水声如琴音般清越的比喻,呼应前文心境的澄澈,营造出空灵淡泊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下一篇:唐·刘禹锡《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后首一作姑苏台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