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兼文武播雄名":才能兼具文韬武略,传播着雄壮的名声,
"遗爱芳尘满洛城":留下的仁爱恩泽,美好的声誉充满了洛阳城。
"身在行台为仆射":身处行台担任仆射之职,
"书来甪里访先生":来信说要到甪里拜访先生。
"闲游占得嵩山色":悠闲游玩时独占了嵩山的秀丽景色,
"醉卧高听洛水声":醉卧高处聆听洛水的声音。
"千里相思难命驾":虽然相隔千里彼此思念,却难以驾车前去相见,
"七言诗里寄深情":只能在这七言诗里寄托深深的深情。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答诗。描述了令狐相公以谦逊之态给自己写信和自己闲适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因距离远无法相见,只能以诗寄情的相思。展现了诗人与令狐相公之间的友情以及各自的生活状态。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两句直抒胸臆,真切展现了诗人与令狐楚虽远隔千山万水、难以前往相见,却凭借诗句传递牵挂的深厚真挚情谊。
3. 分段赏析
首联“才兼文武播雄名,”开篇直接称赞令狐相公才能兼具文韬武略,“播雄名”突出了其名声的远扬,让读者对令狐相公有一个初步的、高大的形象认识,为全诗奠定了赞美的情感基调。“遗爱芳尘满洛城。”此句进一步阐述令狐相公的仁爱恩泽,“芳尘满洛城”形象地描绘出其美名在洛阳城广泛传播的情景,侧面烘托出令狐相公的品德高尚和受人爱戴。颔联“身在行台为仆射,”点明令狐相公的职位和所处之地,“身在行台”说明其工作的地点和职责,“为仆射”则强调了其官职的重要,让读者对其身份有更清晰的了解。“书来甪里访先生。”“书来”表明令狐相公与作者有书信往来,“甪里访先生”则体现出令狐相公对作者的尊重和友好,“先生”是作者自谦之词,这一句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也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情谊。颈联“闲游占得嵩山色,”描绘了令狐相公闲游时的惬意情景,“占得嵩山色”形象地表现出他能够尽情欣赏嵩山的秀丽景色,突出了其生活的闲适和自在。“醉卧高听洛水声。”此句进一步描写令狐相公醉卧高处聆听洛水声音的情景,“醉卧”体现出他的放松和愉悦,“高听”则增添了一种悠然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生活的惬意。尾联“千里相思难命驾,”表达了两人虽然相隔千里彼此思念,但由于距离遥远,难以驾车前去相见的无奈,体现出两人之间见面机会的难得和思念之情的深沉。“七言诗里寄深情。”直接点明只能通过七言诗来寄托深深的深情,既表达了两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又强调了这份情感的真挚和深厚,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