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luò
xià
zuì
yín
tài
yuán
líng
xiàng
gōng
jiān
jiàn
huái
怀
cháng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jiù
xiàng
lín
róng
fēi
chèn
rén
zuò
yǐn
běn
duō
qíng
cóng
róng
shǐ
使
biān
chén
jìng
tán
xiào
wén
shēng
zhāng
xīn
tiān
sài
xià
fēng
liú
jiù
zhàn
luò
yáng
chéng
zuó
lái
yǒu
yǒng
wéi
dōng
běi
jīng

译文

旧日的宰相领军出征并不称心如意,而词人担任地方官职却本性多情。他从容不迫地平息了边境的战乱,谈笑间就听不到战鼓的声音。他创作了新的诗篇,增添了塞外的曲调,而你往日的风流才情早已闻名于洛阳城。最近也有人创作了吴地的歌咏,但他只寄给了东都洛阳和北京太原。

逐句剖析

"旧相临戎非称意":旧日的宰相领军出征并不称心如意,

"词人作尹本多情":而词人担任地方官职却本性多情。

"从容自使边尘静":他从容不迫地平息了边境的战乱,

"谈笑不闻桴鼓声":谈笑间就听不到战鼓的声音。

# 桴鼓:指战鼓。

"章句新添塞下曲":他创作了新的诗篇,增添了塞外的曲调,

# 塞下曲:令狐楚有《塞下曲二首》《少年行四首》《从军词五首》等边塞征戍作品。

"风流旧占洛阳城":而你往日的风流才情早已闻名于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最近也有人创作了吴地的歌咏,

# 吴趋:吴趋曲,吴地歌曲名。

"惟寄东都与北京":但他只寄给了东都洛阳和北京太原。

# 北京:北都,指太原。时令狐楚所在。,东都:洛阳。时白居易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通过描写令狐楚临戎与白居易作尹洛阳的不同境遇,展现了令狐楚从容治理边疆、使边境安宁的才能,以及白居易在洛阳的风流才情。“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诗人以对比开篇,点明令狐楚临戎的无奈与白居易作尹的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描绘了令狐楚治理边疆的从容与成效,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通过“塞下曲”与“洛阳城”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两位友人的才情。“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诗人以“吴趋咏”表达对两位友人的思念,同时暗示了自己对洛阳与太原的牵挂。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展现了刘禹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两位友人才情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大和七年(833年)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洛阳醉吟时,寄给太原令狐相公的作品。当时,刘禹锡与令狐相公都有相似的政治经历,都曾因政治斗争被贬,后又重新回到政治舞台。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和豁达的态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令狐相公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政治生涯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将友人过去担任将领时的不如意与现在作为地方官员时的多情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友人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境和角色特点。夸张:在“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中,诗人夸张地描绘了友人治理地方时的从容不迫,仿佛谈笑间就能平息战乱,展现了友人的卓越才能。

2. 分段赏析

首联:“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诗人开篇提到“旧相临戎非称意”,暗示友人曾担任军事职务,但并不称心如意。而“词人作尹本多情”则表明友人作为地方官员,本性多情,善于治理地方。这一联通过对比,突出了友人在不同职位上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其多面性。颔联:“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诗人描绘友人治理地方时的从容不迫,仿佛谈笑间就能平息战乱。这一联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友人的卓越才能和治理地方的高超手腕。颈联:“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诗人提到友人创作了新的诗篇,增添了塞外的曲调,同时依然保持着洛阳城的风流韵事。这一联既表现了友人的文学成就,也体现了其风流倜傥的文人气质。尾联:“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诗人提到最近也有人创作了吴地的歌咏,但友人只寄给了东都洛阳和北京太原。这一联通过“吴趋咏”象征友人的文学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下一篇:唐·刘禹锡《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