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碧云收":半夜碧云散去,
"中天素月流":明月高悬天空。
"开城邀好客":打开城门邀请好友,
"置酒赏清秋":设酒宴共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月光映照衣衫,衣香湿润,
"光凝歌黛愁":光芒凝结歌女的眉黛,略带愁绪。
"斜辉犹可玩":斜斜的月光依然值得欣赏,
"移宴上西楼":将宴席移到西楼继续。
# 西楼:自注:白居易常赋诗之所也。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是中唐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属于宴饮诗题材。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中秋夜半赏月的场景,通过描写云开月现、置酒宴饮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度的愉悦之情。诗中情景交融,展现了秋夜月光的清辉与宴会的雅致,体现了刘禹锡诗歌的细腻与深刻。
2. 写作手法
借代:“歌黛”借指唱歌的女子,用女子黛色的眉毛代指女子本身,增添了诗句的含蓄与美感。拟人:“中天素月流”一句中,“流”字赋予了月亮以人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场景。
3. 分段赏析
首联“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描绘了夜半云开、明月高悬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颔联“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写诗人邀请友人共赏秋月,展现了宴饮的雅致与欢乐。颈联“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通过月光与衣香、歌黛的交织,既表现了宴会的温馨,也隐含了一丝愁绪。尾联“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以移宴西楼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留恋与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