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春风吹酒旗":城外春风吹动酒店旗帜,
# 吹:一作满。
"行人挥袂日西时":行人告别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 日西时:黄昏。,挥袂:挥手告别。
"长安陌上无穷树":长安道上华美树木数不胜数,
# 陌上:道路上。
"唯有垂杨管别离":只有杨柳寄托相思别离。
# 管:系念,挂念。一作绾。,唯有:只有。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杨柳枝词九首(其八)》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诗围绕着自古以来便为人所传颂的“惜别”主题,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而又深情厚谊的美妙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杨柳这一自然景物,巧妙地将离别之情融入其中。对比:诗中“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一句,通过对比“无穷树”与“垂杨”,突出了杨柳在离别场景中的独特象征意义。以实写虚:“无穷树”与“唯有垂杨”衬托出杨柳在离别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加深了离别时的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首句:“城外春风吹酒旗”以春风和酒旗为开篇,描绘了一幅城外春光明媚、酒香四溢的画面。此句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情感基调,同时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人们生活的闲适。次句:“行人挥袂日西时”转而描写行人,通过描绘行人的离别场景,为下文的“别离”主题做了铺垫,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三、四句:“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不仅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还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4. 作品点评
《杨柳枝》直接取材于民间曲调进行创作,既完整保留了原生民歌的纯正韵味,又通过艺术加工提升了民歌的审美格调。作品在思想表达上层次丰富,在音韵格律上和谐工整,既具备民间歌谣的通俗特质,又蕴含文人创作的精妙构思,实现了雅俗共融的艺术境界。
# 人之饯别,非驿亭则酒肆,多种杨柳,古人或折柳以赠,或攀柳而悲。长安陌上树木尽多,管别离者惟有垂杨斗。意谓王公将相位尊权重,其栽培桃李必多;或辞官,或失势,一旦去国,其门下士终始不相背负者甚少也。
宋谢枋得《注解选唐诗》
# 扯响杨亦不胜攀折,正见苦无替代耳。
清黄周星《唐诗快》
# “管”字下得妙,视前首“见”字用意更胜。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说得如此有情,真含无限悲苦。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