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头春草生":春天白帝城头长满青草,
#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白盐山下蜀江清":白盐山下蜀江水清澈见底。
# 清:清澈。,蜀江:泛指蜀地境内河流。,白盐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
"南人上来歌一曲":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
# 南人:当地人。
"北人莫上动乡情":没上去的北方人也动了乡情。
"四方之歌":各地的歌谣,
"异音而同乐":音调不同但同样都能给人带来快乐。
"岁正月":(某一年的
"余来建平":)正月
"里中儿联歌竹枝":,我来到建平
"吹短笛击鼓以赴节":,乡里的年轻人一起唱着《竹枝词》
"歌者扬袂睢舞":唱歌的人扬起衣袖,
"以曲多为贤":欢快地跳舞,
"聆其音":聆听那歌声,
"中黄钟之羽":音律符合黄钟律中的羽调,
"卒章激讦如吴声":歌曲结尾部分激昂直率,
"虽伧儜不可分":就像吴地的歌谣声,
"而含思宛转":虽然听上去有些粗野模糊难以分辨清楚,
"有淇澳之艳音":但其中蕴含的情思曲折婉转,
"昔屈原居沅湘间":从前屈原居住在沅水和湘水一带,
"其民迎神":当地的百姓在迎接神灵的时候,
"词多鄙陋":唱的歌词大多粗俗浅陋,
"乃为作《九歌》":于是他就为他们创作了《九歌》,
"到于今荆楚歌舞之":直到现在荆楚一带的人还歌舞着这些篇章,
"故余亦作《竹枝》九篇":所以我也创作了九篇《竹枝词》,
"俾善歌者飏之":让擅长唱歌的人演唱它们,
"附于末":把这些作品附在后面。
"后之聆巴歈":后世那些聆听巴地歌谣的人,
"知变风之自焉":就能知道这些歌谣变化的源头在哪里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竹枝词九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源自古代巴、渝一带的民歌。诗中描述了北方人聆听南方民歌后,内心被深深触动,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生动展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碰撞下,人们对故乡的深切眷恋这一主题。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不事雕琢地描绘出白帝城头上春草生长,白盐山下江水清澈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夔门山水的雄阔隽秀。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却生动地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烘托:前两句对夔门山水的描写,为后两句当地人唱歌及异乡人思乡营造了氛围。以雄阔灵秀的山水来烘托歌声的优美,同时也为异乡人触景生情、引发思乡之情做了铺垫。借景抒情:全诗借夔门的山水之景以及南人唱歌的场景,抒发了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和场景之中,使景中有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异乡人的思乡之愁。对比:诗中“南人”与“北人”形成对比,南人在本地,以山水为背景欢快地唱歌,而北人作为异乡人,听到歌声后却触动了乡情,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思乡的深切。
3. 分段赏析
《竹枝词九首(其一)》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诗。开篇“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短短两句便勾勒出夔门山水那兼具雄浑与灵秀的绝美画卷。“白帝城头春草生”聚焦高处之景,白帝城屹立于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春日来临,城头百草繁茂。一个“生”字极为精妙,既展现出百草随着诗人视线渐次铺展的画面,又凸显出其生长范围之广,草因白帝城而别具脱俗气质,城也因草的生机而愈发鲜活。“白盐山下蜀江清”则着眼低处,蜀江即白盐山脚下的长江段落,江水澄澈,倒映着云天,背后还有高耸入云的白盐山作为映衬,山水相互辉映,各自的美妙之处尽显无遗。后半部分“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先描绘当地人以这雄奇山水为背景纵情放歌的场景。尽管诗中未直接点明歌声的具体内容与悦耳程度,但在前两句所营造的雄阔灵秀氛围烘托下,歌声的美妙已然不言而喻。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北人莫上动乡情”,道出路上的异乡人在听闻歌声后,被深深触动,勾起浓郁的思乡之情,此句也正是全诗的主旨核心。这首诗的精妙之处诸多。动词运用极为传神,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的人物形象韵味无穷;前两句之景不仅展现自然之美,还巧妙地烘托渲染了人物,一景两用;整首诗意味悠长婉转,境界高远。它通篇采用白描,前两句绘景,后两句写人,营造出优美环境的同时,更强烈地反衬出诗人浓郁的思乡情怀。
4. 作品点评
此诗通篇巧用白描之法,以质朴无华的笔触勾勒出诗意盎然的画面。开篇伊始,诗人将目光聚焦于景色,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景致图。其笔触细腻入微,把景物的形态、氛围鲜活且生动地呈现出来。后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转换视角,笔触精准地落在人物身上,对人物的状态、神情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刻画,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衬哀情的精妙笔法,借眼前这如诗如画的优美环境,愈发鲜明地衬托出诗人对家乡那浓烈、深沉且无法排遣的怀念之情。诗句清新自然、流畅自如,凭借明快简洁的文字,将内心深处真挚而又充沛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吐出来,使得整首诗韵味悠长、余音绕梁,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对家乡炽热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