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jiǔ
huáng
wàn
shā
làng
táo
fēng
tiān
jīn
zhí
shàng
yín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jiā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逐句剖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 万里沙:虚指,指漫长的河道,携带大量的泥沙。,九曲: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道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浪淘风簸自天涯":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天涯:天边。,簸:颠簸。

"如今直上银河去":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

# 银河:天河,古人认为银河与黄河相通。,直上:直飞,一起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九首(其一)》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品。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修改为 "《浪淘沙(其一)》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经典诗作。这首诗以民歌体诗的形式呈现,语言质朴自然,毫无矫饰浮华之词,却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诗中所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借黄河的壮阔景象,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黄河的九曲回环,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而诗人却渴望超越尘世的纷扰,追寻那如银河般纯净、如牵牛织女般恬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谪时所作。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修改为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创作的诗作。永贞元年,刘禹锡因政治风波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时,又再度被贬为朗州司马。虽一度奉诏回京,却因《游玄都观》一诗触怒权贵,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调任和州刺史。尽管仕途坎坷,刘禹锡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与世事的变迁。《浪淘沙》正是他这种精神的写照,诗中既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情怀。黄河的奔流与风浪的洗礼,恰似他的人生经历,而“直上银河”的豪迈与“同到牵牛织女家”的宁静向往,则体现了他超越困境、追求心灵自由的崇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民歌体诗。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修改为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民歌体的诗作。诗人以淘金者的口吻,抒发了他们对艰辛淘金生涯的厌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同样是生活在河边,牛郎织女所在的天河宁静而优美,充满了诗意的想象;而黄河边的淘金者却终日与风浪泥沙为伴,在艰辛中讨生活。诗人通过“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的浪漫想象,寄托了淘金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憧憬。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豪迈而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来,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又赋予诗歌一种朴素无华的美感。全诗语言通俗自然,情感真挚,既有民歌的清新,又不失诗歌的深远意境。

2. 写作手法

夸张: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凸显了黄河的弯曲和泥沙之多。想象:“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则运用了想象,联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描:诗的前两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景象。

3. 分段赏析

诗的一二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诗的三四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修改为 "诗的一二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这两句描绘了黄河蜿蜒曲折、奔腾万里的壮阔景象,其中无数的砂砾随河水历经千里,承受着浪涛的冲刷与狂风的颠簸,最终从天边奔涌而来。诗人通过赞美黄河中的黄沙,赋予它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顽强品格。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浑力量,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用来歌颂那些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人或事物。诗的三四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则巧妙地化用了张骞为汉武帝寻找河源以及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典故。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了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的决心,誓要直抵银河,与牵牛织女相会。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更寄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超越现实困境的勇气。全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抒发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第一首。诗人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诗人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但他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诗人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展现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显露了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洁美好的人格,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修改为 "这首诗是《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诗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牛郎织女的天上星宿为喻,暗指自己曾经身居高位,却因谗言而被贬谪,远离朝堂。尽管如此,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他始终怀有为苍生谋福祉的社会理想,并坚定不移地渴望重返能够施展才华的职位,继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纵然前路艰险,恶浪频袭,他依然不改初心,展现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想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超越。这种豪迈的气概与高洁的人格,不仅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意志,也赋予诗歌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全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又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情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鼓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兼命同作》

下一篇:唐·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钦受嘉贶诗以谢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