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bái
shì
láng
xiè
bìng
cháng
gào
gǎi
bīn
fēn
shī
zèng
bié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dǐng
shí
huá
xuān
dào
yǎn
qián
gāo
xiè
rán
jiǔ
xiāo
shàng
cháo
hào
cóng
zhōng
zuò
shào
nián
lóng
zhōng
jīn
zhāo
fàng
qiě
chōng
tiān
luò
yáng
jiù
yǒu
héng
máo
zài
chōu
shēn
bàn
xiān

译文

曾经享受着鼎食华轩的奢华生活就在眼前,但你却拂衣而去,高风亮节地辞官,这绝非偶然之举。在九霄云外的路上,你辞别了朝中的同僚,转身与商山四皓(古代四位隐士)为伍,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总有一天,那卧于草庐之中的龙将会迎来它期盼已久的甘霖,而今天,就让我们先将白鹤放飞,让它自由翱翔于天际。洛阳城外,你旧有的衡茆小屋仍在,你也打算抽身离去,去陪伴那超凡脱俗的地仙。

逐句剖析

"鼎食华轩到眼前":曾经享受着鼎食华轩的奢华生活就在眼前,

# 华轩: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也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鼎食:列鼎而食,吃饭时排列很多鼎,形容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拂衣高谢岂徒然":但你却拂衣而去,高风亮节地辞官,这绝非偶然之举。

# 徒然:仅仅如此。,高谢:犹重谢。高:尊重。,拂衣:犹提衣、振衣,表示兴奋。

"九霄路上辞朝客":在九霄云外的路上,你辞别了朝中的同僚,

# 九霄路上:出进皇宫的路上。九霄:喻皇帝之居。

"四皓丛中作少年":转身与商山四皓(古代四位隐士)为伍,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

# 四皓:即商山四皓,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他日卧龙终得雨":总有一天,那卧于草庐之中的龙将会迎来它期盼已久的甘霖,

"今朝放鹤且冲天":而今天,就让我们先将白鹤放飞,让它自由翱翔于天际。

"洛阳旧有衡茆在":洛阳城外,你旧有的衡茆小屋仍在,

# 衡茆: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

"亦拟抽身伴地仙":你也打算抽身离去,去陪伴那超凡脱俗的地仙。

# 地仙:尊称白居易。道教谓居于人世的仙人为地仙,与“天仙”相对。旧时也用地仙以比喻生活闲散安逸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是一首赠别七言律诗。全诗围绕白居易因病辞官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事展开,既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也暗含对其未来的鼓励与自身隐逸之志的向往。作为中唐赠别诗的代表,此诗不仅展现了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更通过“放鹤”“卧龙”等典故,将个人际遇与人生哲理结合,具有典型的唐诗气象。虽未跻身经典名篇,但其对友人命运的关注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仍具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是一首七言律诗,同时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白居易因病辞去刑部侍郎之职、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这一事件展开。诗中借助“卧龙终得雨”“放鹤且冲天”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既表达了诗人刘禹锡对友人白居易超脱世俗、追求隐逸生活的赞赏,也流露出对其未来能施展才华的美好期许。诗的最后两句“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还隐隐透露出诗人自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巧妙融合,体现了中唐时期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卧龙终得雨”喻指友人白居易虽暂时隐退,终将施展才华;以“放鹤且冲天”象征其超脱世俗的高洁志趣,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与哲理深度。对比:通过“九霄路上辞朝客”(朝堂)与“四皓丛中作少年”(隐逸)的对比,凸显友人舍弃功名、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3. 分段赏析

首联“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鼎食华轩”描绘出白居易曾经在朝堂享受的荣华富贵,而“拂衣高谢”则写出他毅然辞官的超脱,“岂徒然”强调其辞官并非偶然,表现出对友人行为的肯定与好奇。颔联“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九霄路上”指代朝廷高位,“辞朝客”点明友人辞官的行为,“四皓丛中”化用典故,将友人比作古代隐士,“作少年”表现出友人在隐逸生活中重获青春与自由的状态,对仗工整,流露出赞美之情。颈联“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他日卧龙终得雨”运用比喻,相信友人未来会如卧龙得雨般施展才华,“今朝放鹤且冲天”则以“放鹤”象征友人此刻超脱的心境和自由的状态,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许。尾联“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洛阳旧有衡茆在”表明友人在洛阳有归隐之所,“亦拟抽身伴地仙”则透露诗人自己也有追随友人、归隐相伴的想法,展现出二人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趣。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凝练笔触,既赞白侍郎“云帆沧海”的归隐抉择,又寄寓自身“孤鹤唳天”的精神追求。诗中“他日相寻处,潺湲水石间”的期许,既是对友人退隐生活的美好祝愿,更是诗人为自己构筑的精神栖息地。全诗通过送别场景的诗意呈现,传达了对清高志向和追求自由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下一篇:唐·刘禹锡《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