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温室树":一旦离开温室旁的树木,
"几见武昌柳":几度见到武昌的柳色。
"荀谢年何少":荀氏谢氏家族子弟多年轻才俊,
"韦平望已久":韦氏平氏那样的声望早已久负盛名。
"种松夹石道":在夹着石径的路上种植松树,
"纡组临沙阜":系着印绶来到沙丘之畔。
"目览帝王州":眼望这帝王所在的州郡,
"心存股肱守":心中想着成为辅佐的重臣。
"叶动惊彩翰":树叶晃动惊起彩羽的飞鸟,
"波澄见赪首":水波澄清可见红头的游鱼。
"晋宋齐梁都":这里曾是晋、宋、齐、梁的都城所在,
"千山万江口":面对千山万壑的长江口岸。
"烟散隋宫出":烟雾消散,隋代的宫殿显现出来,
"涛来海门吼":波涛涌来,海门发出怒吼。
"风俗太伯余":风俗承继太伯遗留的吴地风范,
"衣冠永嘉后":士大夫风气自永嘉南渡后逐渐形成。
"江长天作限":长江漫长,上天设下天然界限,
"山固壤无朽":山峦坚固,土地千年不会朽坏。
"自古称佳丽":自古便被称为美好之地,
"非贤谁奄有":若非贤能之人谁能将此拥有。
"八元邦族盛":像八元那样的贤才家族兴盛,
"万石门风厚":似万石那样的门风淳厚传续。
"天柱揭东溟":天柱高耸于东海之畔,
"文星照北斗":文星辉映北斗七星。
"高亭一骋望":登上高亭纵目远望,
"举酒共为寿":举杯共为友人祝寿。
"因赋咏怀诗":因此写下这首咏怀的诗,
"远寄同心友":远远寄给志同道合的友人。
"禁中晨夜直":你在宫中早晚当值值守,
"江左东西偶":我在江东东西漂泊相遇。
"将手握兵符":你手握兵符掌握军权,
"儒腰盘贵绶":身为儒者腰间系着贵重的印绶。
"颁条风有自":发布政令有良好的开端,
"立事言无苟":行事说话从不马虎敷衍。
"农野闻让耕":乡间田野能听到谦让耕作的风气,
"军人不使酒":军营之中不见酗酒的乱象。
"用材当构厦":使用人才应当用来构建宏伟大厦,
"知道宁窥牖":明白大道理何必局限于小见。
"谁谓青云高":谁说青云之路高高难及,
"鹏飞终背负":大鹏展翅终将背负苍天。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分段赏析
“一辞温室树,几见武昌柳”:以“温室树”“武昌柳”两个意象开篇,暗含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对比。温室树象征安逸环境,武昌柳则指向漂泊或仕途辗转,通过自然景物的转换,引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荀谢年何少,韦平望已久”:借荀彧、谢安等历史人物年少有为的典故,对比韦贤、平当等贤臣的声望,表达对才德兼备者的推崇,同时隐含对当世人才匮乏的感慨。语言凝练,用典自然。“种松夹石道,纡组临沙阜”:通过“种松”“纡组”等动作描写,刻画官员勤政爱民的形象。松树象征坚韧品格,沙阜暗指治理之艰,以景物烘托人物志向,体现儒家济世情怀。“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由地理景观转向政治抱负。“帝王州”点明地域重要性,“股肱守”比喻忠诚辅佐,对仗工整,展现诗人胸怀天下的格局与责任感。“叶动惊彩翰,波澄见赪首”:以动态的“叶动”“波澄”反衬环境的静谧,彩翰(鸟羽)与赪首(红色鱼头)的细节描写,增添画面感,暗喻政治清明需洞察秋毫。“晋宋齐梁都,千山万江口”:列举历史名都,展现地域的壮阔与沧桑。数字“千山万江”强化空间感,暗示历史兴衰的宏大主题,为后文议论铺垫。“烟散隋宫出,涛来海门吼”:隋宫烟消云散与海涛轰鸣形成对比,借古讽今,警示繁华易逝、自然永恒。动词“散”“吼”极具张力。“风俗太伯馀,衣冠永嘉后”:以太伯、永嘉移民典故,赞颂地方文化传承。语言典雅,体现对儒家礼俗的重视,强调文化对社会治理的作用。“江长天作限,山固壤无朽”:以自然永恒反衬人事短暂,江天山土的稳固象征理想人格的坚守,呼应前文“股肱守”的抱负。“自古称佳丽,非贤谁奄有”:直抒胸臆,点明贤才对国家兴盛的决定性作用。反问句式增强说服力,语言豪迈,彰显诗人对人才的渴求。“八元邦族盛,万石门风厚”:以“八元”“万石”典故赞颂家族德业,强调家风对治国的重要性,体现儒家伦理观念。“天柱揭东溟,文星照北斗”:比喻贤臣如擎天之柱、北斗之星,象征其政治与文化影响力。意象宏大,语言雄浑,突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高亭一骋望,举酒共为寿”:由议论转向抒情,登高饮酒的场景展现豁达胸襟,呼应前文历史感慨,情感基调由沉郁转为昂扬。“因赋咏怀诗,远寄同心友”:点明创作动机,以诗寄情,体现文人雅士间的精神共鸣,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禁中晨夜直,江左东西偶”:描写官员勤于政务,“晨夜直”凸显辛劳,“东西偶”暗示奔波,细节真实,增强诗作现实意义。“将手握兵符,儒腰盘贵绶”:对比“兵符”与“贵绶”,展现文武兼修的理想人格,语言对仗工整,体现诗人对复合型人才的推崇。“颁条风有自,立事言无苟”:强调政策制定需遵循民意(“风有自”),行事需严谨(“言无苟”),体现务实思想,语言简洁有力。“农野闻让耕,军人不使酒”:以“让耕”“不使酒”的民风细节,赞颂社会安定与道德淳朴,侧面反映治理成效,以小见大,构思巧妙。“用材当构厦,知道宁窥牖”:以“构厦”比喻人才应担当重任,“窥牖”讽刺目光短浅者,语言通俗却富含哲理,强调识才用才的重要性。“谁谓青云高,鹏飞终背负”:结尾以鹏鸟高飞却背负青云的意象,暗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表达对友人的勉励,又流露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