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边两岸花":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
# 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春风吹浪正淘沙":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
# 淘沙:冲刷着砂砾。,吹浪:吹拂着水面。
"女郎剪下鸳鸯锦":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
#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将向中流匹晚霞":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 匹晚霞:与晚霞相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开篇首句便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江边画卷;接着第二句深入描绘,将春天的气息与江水的潺潺流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句巧妙地从自然景观转到人文场景,为全诗增添了生活气息;而末句则意境悠远,描绘出女郎将手中剪下的鸳鸯锦与江面上倒映的绚烂晚霞相媲美的画面。整首诗色彩鲜明,想象奇特,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锦江的别样风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两岸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春风吹浪”则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激情。诗人通过描绘濯锦江边鲜花盛开、春风吹浪淘沙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清新明快的氛围,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动静结合:诗中的自然景物既有静态的描绘,“两岸花”的盛开,又有动态的展示,“春风吹浪”的淘沙。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诗的前两句先为女郎濯锦布置背景,渲染气氛。锦江两岸,鲜花盛开,水上春风吹起波浪,波光闪闪。时值傍晚,夕阳返照,半江碧绿,半江通红,进一步描绘出春天的气息与江水的动态美。春风吹拂着锦江清澈的水面,波浪翻滚,冲刷着江底的沙砾。就在这红霞映水、江花迷眼的时刻和环境中,一群女郎出现了。“女郎剪下鸳鸯锦”从自然景观过渡到人文活动。她们剪下绣有鸳鸯的锦缎,铺在水中,精心濯洗。“将向中流匹晚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女郎将剪下的鸳鸯锦投向锦江的中流,与天边绚烂的晚霞相媲美。这一句想象瑰丽,富有浪漫色彩,既展现了锦缎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下一篇:唐·刘禹锡《伤独孤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