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uán
zhōng
chéng
chōng
xīn
luó
shǐ
使
·
·
shì
zhōng
zhī
sū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xiàng
mén
cái
chēng
huá
zān
chí
jié
dōng
xíng
pěng
yīn
shēn
dài
shuāng
wēi
fèng
què
kǒu
chuán
tiān
dào
lín
yān
kāi
áo
bèi
qiān
xún
jīng
wàn
qǐng
jīn
xiǎng
jiàn
sāng
shòu
ēn
chù
shí
西
bài
jìn
qīng
xīn

译文

宰相门庭的才子佩戴华贵冠饰,手持符节东行,捧传皇帝诏谕。身负威严辞别皇宫,口传皇帝圣旨抵达新罗。烟雾散开,鳌背般的新罗显现千寻碧波,阳光沐浴鲸波,万顷海面金光闪耀。遥想新罗接受唐恩的时刻,君臣一时西向朝拜,尽显忠诚之心。

逐句剖析

"相门才子称华簪":宰相门庭的才子佩戴华贵冠饰,

"持节东行捧德音":手持符节东行,捧传皇帝诏谕。

# 捧:一作奉。

"身带霜威辞凤阙":身负威严辞别皇宫,

"口传天语到鸡林":口传皇帝圣旨抵达新罗。

"烟开鳌背千寻碧":烟雾散开,鳌背般的新罗显现千寻碧波,

"日浴鲸波万顷金":阳光沐浴鲸波,万顷海面金光闪耀。

"想见扶桑受恩处":遥想新罗接受唐恩的时刻,

# 处:一作后。

"一时西拜尽倾心":君臣一时西向朝拜,尽显忠诚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七言律诗,作于大和五年(831年)。此诗以送源中丞出使新罗为背景,通过“相门才子称华簪”的身份赞美与“口传天语到鸡林”的使命刻画,展现唐朝对藩属国的政治影响力。诗中“烟开鳌背千寻碧”的壮阔海景与“日浴鲸波万顷金”的辉煌气象,既描绘出使途的艰险,又暗含对唐王朝国威的颂扬。全诗语言典雅,对仗工整,体现了刘禹锡“豪而能婉”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此诗以“相门才子”开篇,点明源中丞的显赫出身与才华,“持节东行”既明使命,又暗合“侍中之孙”的家族荣耀。颔联“身带霜威辞凤阙”展现使臣威严,“口传天语到鸡林”则凸显政治使命的神圣。颈联“烟开鳌背千寻碧”以“鳌背”喻新罗,“日浴鲸波”绘海天相接的壮丽,既写实景,又暗喻唐王朝如日中天的国威。尾联“想见扶桑受恩处”以“扶桑”代指新罗,“一时西拜尽倾心”想象新罗君臣拜服的场景,既颂唐德,又赞源中丞不辱使命。全诗结构严谨,从身份到使命,从征途到愿景,层层递进,情感豪迈而不失细腻,展现了刘禹锡对国家外交的深刻理解与诗歌艺术的高超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下一篇:唐·刘禹锡《初夏曲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