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花前饮":今日在花前饮酒,
"甘心醉数杯":甘愿醉倒在这数杯酒中。
"但愁花有语":只担心花儿有话语,
"不为老人开":不愿为年老之人开放。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宴饮诗。诗歌描绘了在牡丹花前与众人共饮的场景,既体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又流露出对自身衰老的淡淡忧愁。
2. 写作手法
白描:“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诗人用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修饰地勾勒出与诸公在花前饮酒,甘心畅饮数杯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欢聚的氛围,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拟人:“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诗人赋予牡丹以人的情感和语言,担心牡丹会说话,不愿为老人开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对比:“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前两句写在花前欢聚饮酒的快乐,后两句转而写因担心花不为老人开放而产生的忧愁,将表层的欢聚场景与深层的迟暮之叹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牡丹花前与友人共饮的场景。“今日”点明了时间,“花前”则交代了饮酒的地点,将赏牡丹与饮酒两件乐事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甘心”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出了诗人被眼前的美景与情谊打动,心甘情愿沉醉其中的状态,也暗含着对这种闲适时光的珍惜,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此刻的畅快与满足。“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两句,转写诗人的细腻情思。“但愁”一词引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与前两句的畅快形成对比,使情感更显丰富。诗人想象牡丹花若能言语,或许会因为自己是“老人”而不再绽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既赋予了牡丹鲜活的生命力,又巧妙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看似是担心花不为己开,实则深藏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情感真挚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