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宛转递相传":新词宛转轮流相传,
# 递相:轮流更换。
"振袖倾鬟风露前":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 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月落乌啼云雨消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 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出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多元。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振袖倾鬟风露前”,诗人用“振袖倾鬟”来描写舞者的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
3. 分段赏析
“新词宛转递相传”这句诗描绘了当时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的新曲。这些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人们争相传唱,形成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这里的“新词”不仅指歌曲的内容新颖,也暗示了当时人们情感的真挚和热烈。“振袖倾鬟风露前”这句诗描绘了舞者们动人的舞姿和情态。他们振动衣袖,倾斜发髻,在风露中翩翩起舞,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这种舞蹈不仅展现了舞者们高超的技艺,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月落乌啼云雨散”这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暗示了狂欢之夜的结束。月亮落下,乌鸦啼叫,云雨消散,这些景象都表明时间已经流逝,狂欢的夜晚即将结束。然而,这种结束并不是突然的,而是随着夜晚的深入而逐渐淡去的。这种描写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情感的起伏和变化。“游童陌上拾花钿”这句诗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游童们在陌上拾取女子遗落的花钿,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魅力,也暗示了她们在狂欢之夜中的热情和投入。同时,游童们的行为也进一步渲染了狂欢之后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
下一篇:唐·刘禹锡《梁国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