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千万枝":千万枝樱桃花灿烂开放,
"照耀如雪天":在日光下闪耀,如同那洁白的雪天。
"王孙宴其下":贵族公子们在樱桃花下设宴,
"隔水疑神仙":隔着池水望去,他们仿佛是天上的神仙。
"宿露发清香":经过一夜露水,樱桃花散发着清香,
"初阳动暄妍":初升的太阳照耀下,花朵显得明媚娇艳。
"妖姬满髻插":美丽的歌姬们将樱桃花插满发髻,
"酒客折枝传":饮酒的宾客们折下樱桃花枝传递酒令。
"同此赏芳月":在这美好的春日里赏玩鲜花,
# 月:一作日。
"几人有华筵":有几人能拥有如此奢华的宴会呢。
"杯行勿遽辞":酒杯传来不要匆忙推辞,
"好醉逸三年":尽情畅饮,沉醉在这美妙的时光中,让身心愉悦逍遥几年吧。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比喻:“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将盛开的千万枝樱桃花比作雪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樱桃花洁白、繁盛的特点,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樱桃花盛开时如白雪般耀眼的壮丽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画面感。烘托:“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通过描写王孙贵族在樱桃花下设宴,隔水望去如同神仙的场景,侧面烘托出樱桃花下宴会的高雅与美妙氛围,以及樱桃花所营造出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使读者对宴会的美好有更深刻的体会。细节描写:“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从樱桃花清晨散发清香、歌姬满髻插花、酒客折枝传酒令等细节入手,细致入微地描绘出宴会现场的情景,展现出春日赏樱的欢乐氛围与人们的兴致,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对比:将刘禹锡的豁达劝酒与白居易在赏樱诗中常流露的感伤情绪进行对比,突出刘禹锡独特的处世态度与诗歌风格。白居易常借花感叹时光流逝,如“人生事故多”;而刘禹锡则劝人“杯行勿遽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享受当下,对比中彰显出两人不同的情感表达。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以夸张且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樱桃花盛开时的盛大场景。千万枝樱桃花竞相绽放,花朵洁白如雪,在阳光照耀下,仿佛一片璀璨的雪海,与白居易“樱桃昨夜开如雪”的描写异曲同工,都生动展现了樱桃花洁白、繁盛的特点,营造出壮观而美丽的氛围。“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诗人笔锋一转,刻画宴会场景。众多贵族公子在如雪的樱桃花下设宴饮酒,隔着池水望去,那情景仿佛是神仙在仙境中聚会,将宴会的高雅与美妙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这超凡脱俗的境界。“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进一步描绘樱花的细节与周围氛围。经过一夜露水滋润,清晨阳光初照,樱桃花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在阳光中显得格外明媚娇艳,万物也在这和暖的氛围中焕发生机,为宴会增添了更多的美好与惬意。随后“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描写宴会上的欢乐活动。美丽的歌姬将樱桃花插满发髻,增添了几分妩媚;饮酒的宾客们折下樱桃花枝,传递酒令,热闹非凡,展现出宴会上人们的兴致勃勃与雅趣。面对如此美好的赏樱聚会,刘禹锡不禁感慨“同此赏芳月,几人有华筵”,点明在这美好的春日里,并非人人都能有如此奢华高雅的宴会。最后“杯行勿遽辞,好醉逸三年”,诗人劝白居易珍惜这难得的盛会,尽情畅饮,不必推辞。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面对生活挫折始终保持豪迈乐观。与白居易相比,白居易在赏樱桃花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如“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以拟人手法借花抒情,情真意切。而刘禹锡则以冷静、豁达的态度劝说友人,体现出他独特的处世态度与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