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生葡萄":田野里生长着葡萄,
"缠绕一枝高":它缠绕在高高的树枝上。
# 高:一作蒿。
"移来碧墀下":把它移栽到宫殿的台阶下,
# 碧墀:绿色的台阶。
"张王日日高":它就蓬勃生长,一天比一天长得高。
"分岐浩繁缛":葡萄的枝杈繁多茂盛,
# 繁缛:繁密华茂。,分岐:藤蔓的分枝。
"修蔓蟠诘曲":长长的藤蔓弯曲盘旋。
"扬翘向庭柯":它扬起枝头朝向庭院中的树枝,
# 扬翘:高举貌。
"意思如有属":好像有什么心意和归属。
# 属:归属,依托。
"为之立长檠":为它竖起高高的支架,
# 檠:一作架。
"布濩当轩绿":它的枝叶在窗前展开,一片碧绿。
"米液溉其根":用米浆浇灌它的根部,
# 米:一作朱。
"理疏看渗漉":细心地疏通土壤,看着米浆慢慢渗透进去。
# 渗漉:水下流貌。
"繁葩组绶结":葡萄的繁花像彩色丝带一样纠结在一起,
# 组绶:古时用以系玉的丝带。此喻藤蔓。
"悬实珠玑蹙":悬挂着的果实像紧密排列的珠玑。
# 蹙:密集。,珠玑:珠宝,比喻葡萄。
"马乳带轻霜":葡萄像带着轻霜的马乳,
# 马乳:葡萄的一种。
"龙鳞曜初旭":又像在初升的阳光下闪耀着龙鳞般的光泽。
# 曜:光曜。
"有客汾阴至":有位从汾阴来的客人,
"临堂瞪双目":来到堂前瞪大眼睛看着葡萄。
"自言我晋人":他自称是晋地人,
"种此如种玉":说种葡萄就像种玉一样珍贵。
"酿之成美酒":把葡萄酿成美酒,
"令人饮不足":让人喝了还想喝,总觉得喝不够。
"为君持一斗":我要拿上一斗美酒,
"往取凉州牧":去换取凉州牧的官职。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比喻:“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将葡萄比作带着轻霜的马乳,在初升太阳下闪耀如龙鳞,生动地展现了葡萄的色泽和质感。拟人:“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中“张王”一词将葡萄拟人化,仿佛葡萄具有了人的生命力和情感,在台阶下努力生长,展现出蓬勃的生机,赋予了葡萄鲜活的形象。细节描写:诗中对葡萄的生长状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通过对葡萄枝蔓分杈繁多、藤蔓弯曲盘旋的描写,“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细致地描绘了葡萄花如组绶般纠结,果实如珠玑般紧密排列的样子,使葡萄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描绘了野田之中葡萄的原始生长状态,它们在野外自然生长,缠绕着蒿草。“野田”点明生长环境的质朴与野生特性,“缠绕”一词生动地展现出葡萄藤蔓依傍他物生长的姿态,也暗示其生命力的顽强。随后,葡萄被移栽至“碧墀下”,即华丽的台阶下,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张王日日高”形象地写出葡萄移栽后,仿佛有了更广阔的生长空间,每天都在茁壮生长,“张王”一词将葡萄拟人化,赋予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展现出葡萄移栽后的生机与活力,为后文对葡萄繁茂生长的进一步描写做了铺垫。紧接着详细描绘了葡萄茁壮成长后的繁茂景象。葡萄枝蔓分杈众多,枝繁叶茂,“浩繁缛”形象地写出了枝蔓的繁杂程度;修长的藤蔓弯曲盘旋,“蟠诘曲”将藤蔓的姿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葡萄向上扬起的枝条仿佛有明确的生长方向,“意思如有属”进一步赋予葡萄以人的情感与意志。为了让葡萄更好地生长,人们为它搭建了高高的支架,葡萄枝叶在轩窗前铺展开来,一片翠绿,“布濩当轩绿”展现出葡萄枝叶的繁茂与绿意盎然。人们用米液浇灌葡萄根,精心打理,体现出对葡萄的悉心照料。接着描写葡萄开花结果,花朵如组绶般纠结在一起,果实如紧密排列的珠玑,形象地描绘出花朵与果实的形态。“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则通过比喻,将葡萄果实比作带着轻霜的马乳,在初升太阳下闪耀如龙鳞,生动地展现了葡萄果实的色泽与质感,描绘出一幅硕果累累的丰收画面。诗的最后部分,诗人笔锋一转,写有来自汾阴的客人,见到葡萄后瞪大眼睛,惊叹不已。客人自称是晋人,认为种植葡萄就如同种植宝玉一般珍贵,侧面烘托出葡萄的价值与魅力。葡萄酿成美酒,让人饮之不足,进一步强调了葡萄美酒的诱人。最后两句“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诗人借用东汉末年孟佗以一斗葡萄酒贿赂张让,从而得到凉州刺史之职的典故,表面上是说用葡萄美酒去换取官职,实则暗含对当时社会中权贵当道、官场黑暗、以物易官等不良现象的嘲讽与批判,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在描绘葡萄的质朴生活气息中,增添了深刻的社会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