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i
gō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wǎn
cháng
qiū
lián
wài
bào
wàng
líng
zài
míng
zhāo
tiān
ruò
xūn
shè
fēn
shí
rěn
shāo
yìng
西
líng
sōng
bǎi
zhī
xià
tái
xiāng
xiāng
zhāo
lái
yuè
cháng
chàng
zhuó
jūn
wáng
zuò

译文

傍晚时分,在宫廷的帘子外面有人来通报消息,明日清晨将前往陵墓表演歌舞。宫女添置香炉,准备点燃熏衣的麝香,回忆起分别的时候,不忍心将它焚烧。阳光映照西陵的松柏枝,从祭台上下来后,相互对视,心中涌起同样的思念之情。清晨乐府奏起悠长的歌曲,唱的全是君王生前创作的词章。

逐句剖析

"日晚长秋帘外报":傍晚时分,在宫廷的帘子外面有人来通报消息,

"望陵歌舞在明朝":明日清晨将前往陵墓表演歌舞。

"添炉欲爇熏衣麝":宫女添置香炉,准备点燃熏衣的麝香,

# 添炉欲爇:一作欲添炉火。

"忆得分时不忍烧":回忆起分别的时候,不忍心将它焚烧。

# 时:一作明。

"日映西陵松柏枝":阳光映照西陵的松柏枝,

"下台相顾一相思":从祭台上下来后,相互对视,心中涌起同样的思念之情。

"朝来乐府长歌曲":清晨乐府奏起悠长的歌曲,

"唱著君王自作词":唱的全是君王生前创作的词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魏宫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两首均押萧韵。第一首选取“望陵歌舞”“添炉熏麝”等意象,借曹操临终分香的典故,暗含对统治者的讽喻;第二首则以“西陵松柏”“乐府歌词”等元素,渲染出浓厚的历史沧桑感。组诗在艺术表现上巧用对比,通过今昔境况的对照,凸显出盛衰无常的深刻哲思。现存版本中存在几处异文,如“欲爇”与“欲添炉火”、“分时”与“明”等表述有别。该作品被收录于《刘禹锡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等权威文献中。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宫廷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的确切创作时间虽不可考,依文献所载,当是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利之后所作。诗中化用的“分香卖履”典故,源自曹操《遗令》,讲的是他临终时叮嘱姬妾分取香料、制作衣物的往事。刘禹锡借此典故以古喻今,透过宫廷生活的细微之处,寄寓着对权力更迭的深沉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咏史诗。这两首诗均以含蓄笔触勾勒宫廷的场景,通过今昔境况的对照,凸显出盛衰无常的深刻哲思,字间藏着对往昔的眷恋与深沉思念,情感细腻而绵长。

2. 写作手法

对比:这两首诗借对比强化历史虚无感。其一呈奢靡与克制之比,“望陵歌舞在明朝”展现魏宫为陵前歌舞筹备的奢靡,尽显宫廷繁华;“忆得分时不忍烧”则刻画宫女不忍焚香麝的克制。一奢一俭,反差强烈,以奢衬情,暗示奢华背后的空虚无奈。其二有永恒与短暂之比,“日映西陵松柏枝”中松柏象征永恒,见证历史;“朝来乐府长歌曲”代表短暂欢娱,易被遗忘。二者对照,凸显欢娱虚幻、历史无情,强化了历史的虚无之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首句以“日晚”“长秋(汉代皇后宫名,代指宫廷)”点明时间与地点,“帘外报”的细节,似是宫人通报明日“望陵歌舞”的消息,“望陵”应是遥望先帝陵墓、举行祭祀或追思歌舞的场合。这两句不着“情”字,却以场景铺陈,暗含一种对“明日”的复杂心绪:既因与先帝相关的仪式而牵起念想,又透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淡淡怅然。“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后两句聚焦具体动作:暮色中添起炉炭,本想点燃麝香熏香衣物(为明日望陵歌舞做准备),可摸到香麝时,忽然想起当初分获这香的时刻,那或许是君王曾亲手赠予的物件,或是与君王共处时所得。“不忍烧”三字是情感的落点:并非吝惜香麝,而是这香气承载着与逝去之人相关的记忆,烧去它,仿佛就烧去了那段时光的痕迹。这份“不忍”,藏着对往昔的珍视与深切怀念,将无形的思念附着在有形的香麝上,愈发显得情重。第二首“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开篇以“日映西陵松柏”勾勒画面:阳光洒满西陵(帝王陵墓所在),松柏苍劲,景象肃穆。“松柏”常喻坚贞或永恒,此处既写陵墓实景,也暗衬对逝者的敬意与追念。“下台相顾一相思”则由景入情:从祭台走下后,彼此对视的瞬间,心中涌起同一份“相思”,这“相思”显然是对陵墓中逝去的君王(或先帝)的眷恋,无需言说的默契,让这份怀念更显深沉。“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后两句转写日常场景:清晨,乐府传唱的悠长歌曲,唱的正是当年君王亲手写的词。“君王自作词”是关键意象,词作是君王生前的痕迹,传唱它的此刻,仿佛君王的气息仍在。歌声成了连接今昔的纽带,听歌时的每一句,都在勾起对君王的回忆,思念便在这熟悉的曲调与词句中悄然漫溢,平淡叙述里藏着挥之不去的怅惘与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稍为铜雀事觅一好收场。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中晚绝句多以意胜。刘禹锡长于寄怨,七言绝最其所优,可分昌龄半席。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唐云:嘲笑铜台多矣,此作翻案却厚。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下一篇:唐·刘禹锡《纪南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