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tiān
wén
xīn
chán
jiàn
zèng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shù
míng
chán
hòu
yān
yún
gǎi
róng
guāng
rán
yǐn
qiū
fāng
cǎo
huáng
jiā
dào
xuān
huái
lín
chí
chuí
yáng
rén
xià
lèi
zhì
shì
gāng
cháng
wén
shān
chuān
jīn
tīng
tóng
kuāng
chuáng
rén
qíng
biàn
便
suǒ
yīn
yùn
shū
cháng
yīn
zhī
shēng
sòng
yóu
zuì
xiāng

译文

在碧树间蝉鸣之后,烟云似乎改变了天地的容貌与光泽。萧瑟的秋意渐渐袭来,芳草随着日子一天天变黄。道路两旁古老的槐树发出喧闹之声,靠近池塘便想起垂柳的风姿。离别的人落下思念的泪水,有志之士也被触动了刚正的情怀。过去听闻彼此山川阻隔难以相见,如今却能同坐在一张床边。人情往往随着境遇而改变,就像这声音的韵律也并非总是寻常。因此将这声音比作笙竽之音,送我进入那沉醉的美好境界。

逐句剖析

"碧树鸣蝉后":在碧树间蝉鸣之后,

"烟云改容光":烟云似乎改变了天地的容貌与光泽。

"瑟然引秋气":萧瑟的秋意渐渐袭来,

"芳草日夜黄":芳草随着日子一天天变黄。

"夹道喧古槐":道路两旁古老的槐树发出喧闹之声,

"临池思垂杨":靠近池塘便想起垂柳的风姿。

"离人下忆泪":离别的人落下思念的泪水,

"志士激刚肠":有志之士也被触动了刚正的情怀。

"昔闻阻山川":过去听闻彼此山川阻隔难以相见,

"今听同匡床":如今却能同坐在一张床边。

"人情便所遇":人情往往随着境遇而改变,

"音韵岂殊常":就像这声音的韵律也并非总是寻常。

"因之比笙竽":因此将这声音比作笙竽之音,

"送我游醉乡":送我进入那沉醉的美好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唐朝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的唱和之作。此诗以“新蝉”为引,抒写秋日感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变化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欣喜。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雄浑豪迈、意境开阔,在这首诗中,他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之中,既有对现实的感悟,又有超脱尘世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蝉鸣之后秋天到来,烟云改变景色,芳草逐渐变黄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借此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比:“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将过去山川阻隔难以相见与如今同坐一处进行对比,突出了相聚的难得,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欣喜。联想:“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诗人由当下所听的声音联想到笙竽之音,进而想象自己仿佛进入了醉乡,使诗歌的意境得到拓展,表达出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用典:诗中“志士激刚肠”暗引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刚肠疾恶”的刚直形象,呼应刘禹锡自身的政治气节;“醉乡”化用王绩《醉乡记》的避世理想,婉转表达对现实的疏离。

2. 分段赏析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开篇六句描绘了秋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伤感的基调;接着由景及人,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了与友人相聚的不易,强调了这份相聚的珍贵,使诗人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也为后文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最后四句诗人由与友人相聚的情境引发对人情和声音韵律的思考,认为人情会随着境遇改变,而当下的声音如同笙竽之音般美妙,将自己带入了醉乡般美好的境界,表达出诗人对当下相聚时光的沉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一种浪漫的情怀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和乐天鹦鹉》

下一篇:唐·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