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下杀才子":在邺城下,一位才子被杀害,
# 杀才子:用曹操杀孔融典,实指田季安杀丘绛。
"苍茫冤气凝":天地间弥漫着浓重的冤屈之气。
"枯杨映漳水":干枯的杨树倒映在漳水中,
# 漳水:源出山西东南,流经邺下。
"野火上西陵":远处的野火在西陵上熊熊燃烧。
# 陵:崇本作“林”,误。
"马鬣今无所":如今马鬃(象征英雄豪杰)已无处可寻,
# 马鬣:坟墓封土的一种式样。
"龙门昔共登":而我们过去曾一同登上龙门。
"何人为吊客":在这荒凉之地,又有谁来为逝者吊唁呢?
"唯是有青蝇":只有那些微不足道的青蝇在徘徊。
# 青蝇:《三国志》卷五七《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翻别传》:“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枯杨映漳水,野火上西陵。”诗中“枯杨”与“漳水”、“野火”与“西陵”的对比,突出了战后荒凉的景象,渲染了悲凉氛围。象征:“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通过“青蝇”象征那些冷漠无情的人,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枯杨、漳水、野火等,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和对友人的怀念。
2. 分段赏析
首联“邺下杀才子,苍茫冤气凝。”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丘中丞的冤死。邺下,即邺城,这里代指丘中丞被杀之地。才子,指丘中丞,这里用才子来赞誉他的才华。苍茫冤气凝,形容丘中丞被杀后,冤气弥漫,久久不散。颔联“枯杨映漳水,野火上西陵。”这两句通过描绘枯杨和野火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丘中丞死后的凄凉和悲惨。枯杨映漳水,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自然的无情;野火上西陵,则暗示着丘中丞的冤魂难以安息,如同野火般燃烧不息。颈联“马鬣今无所,龙门昔共登。”马鬣,指坟墓上的封土,这里代指丘中丞的坟墓。今无所,意味着丘中丞的坟墓已经无处可寻,或者他的遗体未能得到妥善安葬。龙门昔共登,则回忆了刘禹锡与丘中丞昔日共同登龙门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尾联“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这两句以反问和讽刺的口吻,揭示了丘中丞死后的孤独和凄凉。何人为吊客,意味着在丘中丞死后,竟然没有人前来吊唁;唯是有青蝇,则以青蝇这种令人厌恶的昆虫来比喻那些冷漠无情、无动于衷的人,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