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南岸家山树":淮河清澈的南岸是我家乡的桂树,
"黑水东边第一栽":在这黑水东边是新栽的第一株。
"影近画梁迎晓日":桂树的影子靠近华美的屋梁迎接早晨的太阳,
"香随绿酒入金杯":桂花的香气伴随着绿酒飘入金杯之中。
"根留本土依江润":桂树的根留在故土依靠着江水的滋润,
"叶起寒棱映月开":叶子带着寒意的棱角在月光映照下舒展开来。
"早晚阴成比梧竹":早晚会枝繁叶茂成荫可以与梧桐竹子相比,
"九霄还放彩雏来":那时天空中还会有彩色的雏凤飞来栖息。
# 雏:一作鹏。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诗人借桂树这一事物,抒发了对令狐相公的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通过对桂树生长状态、环境等方面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多感官描写:运用视觉描写,如“影近画梁迎晓日”“叶起寒棱映月开”,描绘了桂树在不同时间的影子和叶片形态;嗅觉描写,“香随绿酒入金杯”,写出桂树的香气。象征:诗中的桂树象征着美好、高洁以及对令狐相公未来发展的期待。桂树扎根本土、茁壮成长,象征着令狐相公在当地能够稳固发展,而引来彩雏则象征着美好的前景。
2. 分段赏析
首联“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开篇点出桂树的栽种地点,将桂树与令狐相公使宅所在的地理位置相结合,“家山树”暗示桂树如同家乡的树木一般亲切,“第一栽”强调其独特性,为全诗奠定了对这株桂树关注的基调。颔联“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绘桂树。桂树的影子在清晨靠近画梁,迎着晓日,画面充满生机;其香气随着绿酒进入金杯,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展现了桂树在生活场景中的美好姿态,也暗示了与令狐相公相处时的愉悦氛围。颈联“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从桂树的生长环境和形态进一步描写。桂树根留本土,依靠江水的滋润生长,体现了其扎根稳固;叶片在月光下呈现出寒棱之态,不仅描绘了桂树叶片在夜间的独特形态,也增添了一种清冷而高洁的氛围。尾联“早晚阴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雏来”,表达了对桂树未来的期待。希望桂树早日成荫,能与梧竹相比,并且引来彩雏,象征着对令狐相公的美好祝愿,期待其事业有成,生活中也有美好的事物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