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pāo
qiú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chūn
zǎo
jiàn
huā
zhī
zhāo
zhāo
hèn
chí
kàn
huā
luò
hòu
què
wèi
kāi
shí
xìng
yǒu
pāo
qiú
bēi
jūn

译文

早春时节见到花枝,每日都嫌它绽放得太迟。等到看见花朵凋谢后,却又追忆起花朵未开放的时光。幸好有抛毬乐这样的乐事可享,来共饮一杯酒,希望你不要推辞。

逐句剖析

"春早见花枝":早春时节见到花枝,

"朝朝恨发迟":每日都嫌它绽放得太迟。

"及看花落后":等到看见花朵凋谢后,

"却忆未开时":却又追忆起花朵未开放的时光。

"幸有抛球乐":幸好有抛毬乐这样的乐事可享,

# 抛球乐:曲调名。酒宴中抛球为令时所唱。

"一杯君莫辞":来共饮一杯酒,希望你不要推辞。

# 辞:一本作“违”。,君:一作“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其一・抛毬乐)》是中唐刘禹锡所作的乐府诗。诗中先写春日见花枝时,因花开迟缓而生遗憾,待花落又追忆花未开之时,通过花开花落的过程,暗含对时光变化、事物不同阶段的哲理性思考;结尾“幸有抛毬乐,一杯君莫辞”转至现实场景,借“抛毬乐”劝人饮酒,传递对当下生活的珍视。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白描手法,围绕日常观花、饮酒之事展开,在简洁的叙述中融入对时光流转的感悟,既体现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质,又以小见大,于平凡场景中蕴含人生哲思,展现了刘禹锡诗歌质朴而富有深意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花“朝朝恨发迟”的遗憾与花落时“却忆未开时”的追忆对比,突显对时光流逝、事物变化的复杂感慨。情景交融: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如“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既写景又抒情。借景抒情:借花枝从开放到凋零的过程,寄托对时光流转的感悟,于寻常物象中蕴含对事物不同阶段的哲理性思考。

2. 分段赏析

《杂曲歌辞(其一・抛毬乐)》前两句“五彩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场景,“五彩绣团圆”形象地展现了抛毬的精美,“登君玳瑁筵”则点明了欢乐的宴会场合,为全诗营造出欢快的氛围。后两句“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进一步渲染氛围,“最宜”“偏称”强调了抛毬乐在红烛映照和落花纷飞的情境下更具美感与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场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抛毬乐在特定场景中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欢快、美好的氛围,语言简洁而生动,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下一篇:唐·刘禹锡《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