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出岫本无依":孤云离开山峦独自飘荡,没有依靠,
"胜境名山即是归":美丽的山水就是你的归宿。
# 境:一作景。
"久向吴门游好寺":你久在苏州一带游历名寺,
"还思越水洗尘机":如今却向往越地清水洗净烦恼。
"浙江涛惊狮子吼":钱塘江的波涛如狮子怒吼般震撼,
"稽岭峰疑灵鹫飞":会稽山的峰峦仿佛灵鹫展翅高飞。
"更入天台石桥去":继续前往天台山的石桥,
# 去:一作路。
"垂珠璀璨拂三衣":璀璨水珠如珠帘轻拂僧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孤云出山、浙江怒涛、稽岭奇峰、天台石桥等越地胜景,还有古寺、灵鹫等禅意意象。表达了对友人前往越地亲近山水、洗净俗念的期待,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通过“狮子吼”“灵鹫飞”等佛典意象与自然山水的结合,诗中“狮子吼”“灵鹫飞”等佛典意象与自然山水意象巧妙组合,形成佛法和景物结合的独特意境,既赋予越地山水以佛性灵光,又以具象的自然之景暗喻元简上人脱离尘俗、潜心修行的精神追求。
3. 分段赏析
首联“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以孤云意象开篇,暗喻元简上人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禅者心境。“无依”呼应佛教”无住”理念,而“胜境名山”则点明越地山水对心灵的召唤,展现归隐自然的精神追求。颔联“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刻画元简从吴门到越地的游历轨迹。“洗尘机”以水喻禅修,既表达对吴中佛寺的留恋,更凸显越水洗去俗念的向往,暗含禅宗“顿悟”思想。颈联“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通过视听结合展现了越地的奇观。钱塘潮如佛陀说法之“狮子吼”,稽山峰似灵鹫山飞来,既写实景又暗喻佛法庄严,夸张手法强化了山水与禅意的结合。尾联“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写天台的胜境:石桥象征修行之桥,“垂珠”用《天台山赋》典故,“拂三衣”既写瀑布水珠轻触僧袍的实景,又隐喻佛法涤荡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