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鼓灵旗动":河鼓星好似灵动的旗帜在飘动,
"嫦娥破镜斜":嫦娥手中倾斜的镜子,仿佛也在这七夕夜中有着别样的意味。
"满空天是幕":整个夜空就像巨大的幕布,
"徐转斗为车":北斗七星缓缓转动,如同车子在幕布上行驶。
# 斗:一作“地”。
"机罢犹安石":织机停止了工作,石头安稳地摆放着,
"桥成不碍槎":喜鹊搭成的桥,也不妨碍木筏通行。
"谁知观津女":有谁知道那些普通女子,
# 谁:一作“宁”。
"竟夕望云涯":在这七夕的夜晚,整夜都在遥望天边。
"天衢启云帐":天庭的通道打开,云朵如帐幕散开,
"神驭上星桥":神仙驾驭着车马踏上星桥。
# 神:一作“仙”。
"初喜渡河汉":刚开始为渡过银河与爱人相会而欣喜,
"频惊转斗杓":却又频繁地因斗转星移而惊心。
"馀霞张锦幛":残余的晚霞如同展开的锦绣帷帐,
# 幛:一作“幕”。
"轻电闪红绡":闪电划过,仿佛天边闪烁的红色薄绸。
"非是人间世":这里不是人间,
"还悲后会遥":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为下次相会遥遥无期而悲伤。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人在描绘神话场景的同时,也融入了情感。如“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在对神话世界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神话人物相会艰难的悲悯之情,以及对美好相聚时光短暂的感慨,使景与情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想象: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天上的场景,如“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将天空想象成幕布,星斗想象成车子,生动展现出诗人脑海中仙幻的画面。同时从人间联想到天界,想象神话人物的境遇和情感,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2. 分段赏析
其一:首联“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以奇幻笔触勾勒夜空。河鼓灵动似挥舞旗帜,似在为相会欢呼;嫦娥之镜倾斜,或暗指其爱情缺憾,或添七夕神秘,两个神话元素并置,瞬间勾起对神话世界的遐想。颔联“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诗人视角拓展,大胆将天空喻为幕布,北斗七星比作徐徐转动的车子,赋予星辰动态,尽显夜空宏阔神秘,让人深切感受宇宙的浩瀚无垠。颈联“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围绕牛郎织女相会。织机停歇、石头安稳,营造宁静氛围,喜鹊搭桥且不妨碍木筏,寓意爱情可跨越阻碍,既绘神话场景,又赞爱情坚贞。尾联“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笔锋一转,“观津女”代指人间女子,七夕夜痴痴凝望云端,她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神话呼应,升华主题,情感深沉。其二:开篇“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用“启”“上”等动词,生动展现天庭通道开启,神仙驾车踏上星桥的庄重神圣,营造浪漫神秘氛围。“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细腻描绘牛郎织女情感。初渡银河的喜悦,因斗转星移带来对相聚短暂的担忧,复杂情感尽显。“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绚丽晚霞如锦幛,短暂闪电似红绡,既渲染夜空瑰丽,又暗示美好易逝,呼应牛郎织女相聚之短,强化悲剧氛围。尾句“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将天上人间对比,突出爱情在时空面前的无奈,深化对美好爱情难长久的叹惋,引发对爱情、命运的思考。
上一篇:唐·刘禹锡《杨柳枝》
下一篇:唐·刘禹锡《观柘枝舞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