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天兵貂锦衣":十万天兵身着貂皮锦衣,
# 貂锦:貂裘、锦衣。,天兵:神话中指天神之兵。旧称封建王朝的军队。
"晋城风日斗生辉":晋城的风光因他们更加灿烂生辉。
# 生辉:增添光彩。,斗:通“陡”。一下子。,风日:风与日。犹风光。
"行台仆射深恩重":令狐相公深受行台仆射深厚的恩情,
# 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行台:台省在外者称行台。此处指出征时在驻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从事中郎旧路归":此次如从事中郎沿旧路归来。
# 从事中郎:中郎,官名。郎官的一种,即省中之郎,为帝王近侍官。晋、南北朝又有从事中郎,则为将帅之幕僚。隋唐至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之下的高级部员。
"叠鼓蹙成汾水浪":接连不断的战鼓如使汾水涌起波浪,
# 蹙:逼迫;追逼。,叠鼓:指击鼓声。
"闪旗惊断塞鸿飞":闪动的旗帜惊断了边塞鸿雁的飞行。
# 塞鸿:塞外的鸿雁。,闪:闪耀或动摇不定。
"边庭自此无烽火":边境从此不再有战火,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指战争、战乱。,边庭:犹边地。
"拥节还来坐紫微":希望您带着符节荣耀归来,坐在紫微殿。
# 紫微:指帝王宫殿。,拥节: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酬答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令狐相公前往太原赴任时军队的雄壮场面,如“十万天兵貂锦衣”“叠鼓蹙成汾水浪,闪旗惊断塞鸿飞”,展现出其威严与声势。诗中既有对令狐相公身负重任、深受恩宠的表述,也包含对他治理太原、保境安民的期望,如“边庭自此无烽火”。通过这些内容,营造出豪迈而充满期许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与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夸张:“十万天兵貂锦衣”,用“十万”夸张地写出军队人数众多,“貂锦衣”描绘出士兵装备精良,突出军队的强大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烘托:“叠鼓蹙成汾水浪,闪旗惊断塞鸿飞”,通过描写叠鼓使汾水起浪、闪旗惊断塞鸿飞行,从侧面烘托出军队行军时的浩大场面和威严气势,强化读者对军队威武的感受。借景抒情:以“晋城风日斗生辉”描绘晋城因军队到来风光更盛,借景表达对令狐相公的赞美和对其赴任的重视。尾联“边庭自此无烽火”,借对边庭安宁景色的期望,抒发对边境和平的祝愿。
3. 分段赏析
首联对军队的描绘极为精彩,展现出宏大的场面。“十万天兵貂锦衣”,上句直截了当地刻画军队规模,十万之师,浩浩荡荡,尽显雄浑气魄。“天兵”一词运用夸张修辞,生动呈现出军容的严整威武,士兵们个个英勇无畏,士气如虹。士兵身着貂锦衣,从这独特的装束,便能感受到他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风貌。“晋城风日斗生辉”,下句采用侧面烘托之法,晋城原本平常的风光,因这支军队的到来,瞬间焕发出别样光彩,以此衬托出军队的非凡风采、严整军容与高昂士气。此联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有机融合,成功塑造出士兵们英勇神武、精神抖擞的形象,同时也含蓄地暗示出军队统帅令狐相公能力卓越,深受朝廷倚重,以及此次出征必将凯旋的坚定信念。颔联转而叙述仆射深受皇恩,中郎沿旧路返回的情节。“朝佩已闻传赐履”,上句紧承首联对“天兵”的描写,在展现军队强大精锐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军队统帅令狐相公所蒙受的深厚皇恩,进一步刻画他心怀赤诚、勇于担当、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国之栋梁形象,字里行间满是诗人由衷的赞叹之情。“侍臣还见赐垂衣”,下句通过描述从事中郎按原路返程的举动,这一简单的动作,深刻展现出中郎对行台仆射的忠诚与不舍,同时也隐隐透露出诗人自身对行台仆射的深切眷恋之意。颈联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战争画面。“叠鼓忽随千骑去,闪旗惊断万鸦飞”,诗人巧妙融合听觉与视觉感受,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展现出“天兵”斗志昂扬、气势逼人的英姿。“叠鼓”一句从听觉角度切入,密集而急促的鼓声,仿佛汹涌的波涛,让人深切感受到“天兵”杀敌决心的坚定和进军速度的迅猛。“闪旗”一句则从视觉方面着笔,战旗随风飘动,铠甲熠熠生辉,瞬间惊飞群鸟,凸显出“天兵”的威武雄壮以及战无不胜的强大气势。诗人凭借夸张手法,将鼓声的急促和战旗的夺目渲染得极为生动,成功塑造出“天兵”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这一描写,从侧面彰显了令狐相公治军有道、指挥若定、一心报国的英明统帅形象,也饱含着诗人对令狐相公的高度赞誉以及对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心。尾联以虚写的手法,畅想边庭烽火平息后,令狐相公荣耀凯旋的盛大场景。“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令狐相公此次出征必定大获全胜,成功荡平敌寇,彻底消除边患的辉煌战果,充分表达出对令狐相公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心与热切期待。下句进一步想象令狐相公手持旌节,荣耀归来,受到天子亲自接见、赏识与厚待,端坐在紫微殿中的情景,字里行间满是对令狐相公的美好祝福与深切期许。
上一篇:唐·刘禹锡《海阳十咏·玄览亭》
下一篇:唐·刘禹锡《抛球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