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三阁上":贵人们在三阁之上,
# 三阁:南朝陈后主所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贵人:尊贵的人。女官名。后汉光武帝始置,地位次于皇后。
"日晏未梳头":太阳都升得很高了还没有梳头。
# 日晏:天色已晚。晏,迟,晚。
"不应有恨事":本不该有什么遗憾之事,
# 恨事:遗憾的事。仇恨之事。
"娇甚却成愁":却因过度娇惯反而生出忧愁。
# 却成愁:却成为一世的愁怨。喻指张丽华被杀。成:集作生。,娇甚:过于娇宠。甚于娇娆。
"珠箔曲琼钩":精美的珠帘用玉钩挂起,
# 曲琼:琼玉制的钩挂帘子的曲钩。琼,美玉。,珠箔:即珠帘。箔,用苇子、秫秸等做成的帘子。
"仔细见扬州":透过它可以仔细地看到扬州。
# 扬州:扬州城。,见:能够看见。,仔:一作子。
"北兵那得度":还说什么北兵怎么可能渡江过来,
# 那得度:哪能度过。,北兵:入侵的北方兵马。
"浪话判悠悠":这些空话实在是荒谬至极。
# 悠悠:辽阔无际;遥远。,浪话判:浪话:妄说,乱说。话判:一作语声。判:判断。
"沉香帖阁柱":阁柱上贴着沉香木,
# 阁柱:楼阁的柱子。,帖:粘。同“贴”。,沉香:沉香。薰香料名。又称沉水香、蜜香。亚热带常绿乔木名。树干高大,木质坚硬,有香味,可作细工用材及薰香料。
"金缕画门楣":门楣上绘着金色的花纹。
# 门楣:亦作“门眉”。门框上端的横木。门:一作阁。,金缕:金丝缕线。
"回首降幡下":回头望去,投降的旗帜已经降下,
# 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帜。,回首:回头看。回忆。
"已见黍离离":眼前早已是一片黍稷茂盛、荒芜破败的景象。
# 黍离离:都城变为庄稼地也。出自《诗经王风黍离》。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禾,大米禾苗。黍,小米禾苗。离离,浓密貌。盛多貌。疏离也。
"三人出眢井":陈后主等三人从景阳宫的枯井中被抓出来,
# 眢井:废井;无水的井。眢,眼睛枯陷失明。枯竭。喻南朝陈的皇都也。,三人:陈后主等三人被俘。
"一身登槛车":最后陈后主一人登上了囚车。
# 槛车:用栅栏封闭的车。用于囚禁犯人或装载猛兽。,一身:一个躯干。指整个身躯。谓独自一人。
"朱门漫临水":曾经的朱门依旧临近水边,
# 漫临:徒然临近。漫,徒然。都,全。,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不可见鲈鱼":可如今却再也看不到那想吃的鲈鱼了。
#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可:一作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通过描写贵人日上三竿还未梳头的细节,展现其慵懒奢靡的生活状态,从侧面反映出陈后主宫廷的荒淫。对比:“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将昔日三阁的奢华(沉香贴柱、金缕画楣)与如今降幡之下长满黍稷的衰败景象进行对比,突出朝代兴衰的巨大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用典:“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三人出眢井”指陈后主、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景阳宫井中后被隋军俘获之事,通过这一典故暗示陈朝的覆灭,简洁而有力地传达历史信息。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描绘了宫廷中贵人在三阁之上,到了很晚还未梳头的慵懒画面,生动展现出宫廷生活的奢靡与腐朽。后两句“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写这些贵人本不应有烦恼之事,却因过度娇惯而无端发愁,进一步讽刺了他们空虚无聊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陈后主宫廷的荒淫无度,为国家衰败埋下伏笔。第二首:前两句“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描写三阁中精美的珠帘和挂钩,透过它们似乎能清楚地看到扬州,展现楼阁的奢华以及其视野之开阔。后两句“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以陈后主等人的盲目自信,认为北兵无法渡江,而实际上隋朝军队已经大兵压境,这种无知和自大形成强烈反差,讽刺了陈后主政权的昏庸。第三首:前两句“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细致刻画三阁的奢华,阁柱用沉香装饰,门楣绘有金缕图案,凸显陈后主的穷奢极欲。后两句“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昔日的繁华楼阁,如今只能看到投降的旗帜下长满了黍稷,一片荒芜,深刻表现了朝代的迅速更迭和历史的沧桑巨变。第四首:前两句“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直接叙述陈后主等三人从景阳宫井中被抓,最终登上囚车的历史事实,简洁有力地交代了陈朝灭亡的结局。后两句“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以朱门依旧临水而建,但已物是人非,再也看不到昔日想吃的鲈鱼,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繁华不再的感慨。
# 三阁词四章可以配黍离之诗,有国存亡之鉴也。大概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