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jiāng
zǎo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qīng
yīn
yíng
xiǎo
xiá
qiū
jiāng
míng
cǎo
shù
hán
yuǎn
jīn
bēi
yǒu
qīng
níng
wàn
xiàng
lǎng
yín
fèn
píng
zhǔ
hóng
鸿
wèi
jiǎo
ér
xiá
zhēng
yīn
shì
cháo
rén
fāng
tīng
chén
míng
hūn
hūn
liàn
qīn
zhěn
ān
jiàn
yuán
yīng
shuǎng
ěr
biàn
wán
jīn
qīng
cāng
zhōu
yǒu
hào
rán
jiāng
xíng

译文

薄云轻笼着拂晓的太阳,秋江在霞光中显得格外明净。草木仿佛凝结着悠远的情思,我的衣襟衣袖也沾染了清冽的秋意。凝神远望间万象更新,高声吟诵平息了胸中孤愤。江渚上的鸿雁尚未展翅,我已踏上遥远的征程。由此想起京城中的达官贵人,此刻才在晨鸡报晓声中苏醒。他们整日贪恋衾枕的温暖昏昏沉沉,又怎能体会天地间的蓬勃生机。清新的空气让耳目焕然一新,奇绝的景色使筋骨轻盈如燕。水边自有无穷的妙趣,我胸怀浩然之气即将远行。

逐句剖析

"轻阴迎晓日":薄云轻笼着拂晓的太阳,

# 轻阴:指淡淡的云。

"霞霁秋江明":秋江在霞光中显得格外明净。

# 霁:雨、雪停止,天空放晴。

"草树含远思":草木仿佛凝结着悠远的情思,

"襟杯有余清":我的衣襟衣袖也沾染了清冽的秋意。

"凝睇万象起":凝神远望间万象更新,

# 凝睇:注意看着。

"朗吟孤愤平":高声吟诵平息了胸中孤愤。

"渚鸿未矫翼":江渚上的鸿雁尚未展翅,

# 矫翼:飞翔。,鸿:大雁。

"而我已遐征":我已踏上遥远的征程。

# 遐征:远征。

"因思市朝人":由此想起京城中的达官贵人,

# 市朝:众人所居住的地方。

"方听晨鸡鸣":此刻才在晨鸡报晓声中苏醒。

"昏昏恋衾枕":他们整日贪恋衾枕的温暖昏昏沉沉,

"安见元气英":又怎能体会天地间的蓬勃生机。

# 元气:元气二字,一作天地。

"纳爽耳目变":清新的空气让耳目焕然一新,

# 纳爽:呼吸新鲜空气。

"玩奇筋骨轻":奇绝的景色使筋骨轻盈如燕。

# 玩奇:欣赏奇异的风光。

"沧洲有奇趣":水边自有无穷的妙趣,

# 沧洲:水边。

"浩然吾将行":我胸怀浩然之气即将远行。

# 然:一作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江早发》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将薄云映日、霞光破雾的瞬间定格,江水澄澈,草树含情,尽显秋晨之静谧与生机。诗人凝眸万象,借“朗吟孤愤平”吐露内心的愤懑在自然中得到纾解,以“渚鸿未矫翼,而我已遐征”的对比,凸显其毅然决然的远行之志,暗含对庸碌世俗的厌弃。诗中“市朝人”“恋衾枕”的昏沉状态,与诗人“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的清朗心境形成鲜明对照,诗的最后以“浩荡吾将行”表现了他坦荡的胸襟和不畏险阻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据考证具体时间可能是在永贞革新失败(805年)后他被贬为朗州司马的阶段。诗中“渚鸿未矫翼,而我已遐征”一句直接描写了清晨出门的场景,这一情景与诗人被迫离开京城、踏上贬谪之路的经历相互映照。“昏昏恋衾枕,安见元气英”则隐含着对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人的批评,体现出诗人并未放弃政治改革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创作于刘禹锡离夔州赴和州的途中,通过描绘秋江晨景的绚丽开阔,借景抒怀;既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对保守派权贵昏聩苟安的愤慨,又展现其胸怀大志、不畏险阻的进取精神;最终以“浩然吾将行”收束,传递出坦荡胸襟与坚定前行的决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草树含远思,襟杯有馀清”中,“草树含远思”将草木人格化,赋予其“含远思”的拟人特质,实则借草木的幽远情致暗喻诗人内心的深沉思绪;“襟杯有馀清”则以酒杯中残留的清爽,隐喻诗人高洁的襟怀。景物与情感的交融,使自然意象成为诗人精神世界的载体。“沧洲有奇趣,浩然吾将行”以“沧洲”(隐逸之地)的奇景作结,将前文对秋江晨景的铺陈与诗人归隐的决心结合,使自然之趣与超脱之情浑然一体。景色的壮美成为诗人精神升华的触发点,最终实现“景中寓情,情因景显”的完整表达。

3. 分段赏析

“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开篇以“轻阴”“晓日”“霞霁”勾勒秋日清晨的清朗画面,既点明时间(拂晓),又暗含天气由阴转晴的动态。秋江的“明”字既是实景,亦隐喻诗人内心的澄澈,为全诗奠定开阔基调。​​“草树含远思,襟杯有余清​​。”“草树含远思”以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物象以诗意,暗含诗人对人生际遇的哲思;“襟杯有馀清”则通过“襟杯”(衣襟与酒杯)的意象组合,暗示诗人借酒遣怀却难掩孤寂,清冽中透出冷寂感。​​“凝睇万象起,朗吟孤愤平。”​​此联由景及情,展现诗人从静观自然到情感宣泄的过程。“凝睇”体现专注,“朗吟”则显豪放,通过动作描写外化内心矛盾:自然之景引发对人生的感慨,而吟咏之声又试图消解愤懑,体现刘禹锡豪迈与悲慨交织的诗风。“渚鸿未矫翼,而我已遐征​​。”以“渚鸿”与“我”对比,鸿雁象征安逸或迟疑,诗人则以“已遐征”凸显果断与超脱。此句暗含对自身贬谪命运的释然,亦流露不甘沉寂的进取精神。“因思市朝人,方听晨鸡鸣。”转写市井生活,以“市朝人”的慵懒反衬自身早行的勤勉,暗含对官僚阶层耽于安逸的讽刺,呼应刘禹锡革新派的政治立场。​​“昏昏恋衾枕,安见元气英​​。”“昏昏恋衾枕”直斥庸人颓废,“元气英”则指自然与生命的蓬勃之力,批判中蕴含对生命力的礼赞,体现诗人对“天人合一”的追求。“纳爽耳目变,玩奇筋骨轻。”​​通过感官体验“耳目变”“筋骨轻”展现自然对身心的涤荡,呼应道家“天人感应”思想,亦暗含诗人于贬谪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意图。​​“沧洲有奇趣,浩然吾将行​​。”结句以“沧洲”(隐逸之地)象征理想归宿,“浩然”呼应孟子“浩然之气”,既表达归隐之志,又暗含对仕途的疏离,展现诗人矛盾中的坚定。

4. 作品点评

前人有评价说:“刘禹锡的诗以立意为核心”(《唐音癸签》卷七)。诗人自己也提到:“简短的语句能表达丰富意涵,思绪飞扬可跨越万里空间”(《董氏武陵集纪》《刘禹锡集》卷19)。在他的笔下,平常的事物、普通的经历,一旦融入他独特的思考与意趣,便会变得生动鲜活,成为精妙的诗句。他诗中的深刻思想并非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与词句自然融合;既有精巧的语言表达,又有巧妙的立意构思——这正是刘禹锡诗歌的显著特色。也正因如此,他能在诗坛独树一帜,作品绽放独特光彩。他的诗友白居易曾写下“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的诗句;从宋元时期开始,许多诗人更是纷纷效仿,认为“无论身处何种佳境,若想写好诗,都得以刘禹锡的作品为参考范本”(《薑斋诗话》卷二)。由此可见,刘禹锡及其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伤秦姝行》

下一篇:唐·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