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tài
yuán
lìng
xiàng
gōng
jià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shū
xìn
lái
tiān
wài
qióng
yáo
mǎn
xiá
zhōng
guān
nán
yuǎn
jīng
jié
běi
mén
xióng
huà
tíng
yuè
sài
fēng
shān
chuān
qiān
wéi
yǒu
liǎng
xīn
tóng

译文

意外收到你从天边寄来的书信,字字珠玑如美玉装满书匣。我带着士大夫的身份,从中原向南远迁。如今你持旌节镇守北都何等雄威。我于江南听鹤鸣彻华亭月夜,你在边塞闻战马嘶啸榆关西风。纵然相隔千山万水,唯有你我心意相通。

逐句剖析

"书信来天外":意外收到你从天边寄来的书信,

"琼瑶满匣中":字字珠玑如美玉装满书匣。

"衣冠南渡远":我带着士大夫的身份,从中原向南远迁。

"旌节北门雄":如今你持旌节镇守北都何等雄威。

"鹤唳华亭月":我于江南听鹤鸣彻华亭月夜,

"马嘶榆塞风":你在边塞闻战马嘶啸榆关西风。

"山川几千里":纵然相隔千山万水,

"惟有两心同":唯有你我心意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借“书信来天外,琼瑶满匣中”等诗句,深切表达了对远方友人书信的珍视,以及二人虽相隔山川却紧密相连的深厚情谊。诗中巧妙运用“琼瑶”“华亭鹤唳”“榆塞”等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一句,通过这两个意象的鲜明对比,让人仿若能感受到两地截然不同的景致与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创作于公元833年,是刘禹锡为回赠友人令狐楚寄来书信而创作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借远方寄来的书信、满匣的珍贵馈赠及南北不同地域的对比,写出了对友人书信的珍视和跨越山川的深厚情谊。

2. 分段赏析

首联“书信来天外,琼瑶满匣中”,开篇点出友人书信的珍贵。“天外”极言书信来自遥远之地,凸显相见之难、情谊之重;“琼瑶”化用《诗经·卫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典故,将书信比作美玉,既赞书信言辞贵重,又暗含对友人馈赠的珍视,开篇便奠定珍视情谊的基调。颔联“衣冠南渡远,旌节北门雄”,从空间上勾勒双方所处境遇。“衣冠南渡”暗指诗人所在南方远离中原之地,“旌节北门雄”则描绘友人令狐楚在北方持节镇守的威严气势。一南一北的对照,既写出地理上的遥远相隔,又暗含对友人身份与担当的敬重。颈联“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以典故与意象强化南北差异。“鹤唳华亭”化用《世说新语》典故,借华亭的月夜鹤鸣,暗写南方的清幽环境与诗人对闲适的向往;“马嘶榆塞风”中“榆塞”代指北方边关,以风中马嘶勾勒出北方的雄浑壮阔与友人的戎马生涯。两句形成鲜明的南北意象对比,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尾联“山川几千里,惟有两心同”,收束全诗并点明主旨。“山川几千里”直抒地理距离的遥远,与首联“天外”相呼应;“惟有两心同”则笔锋一转,强调尽管相隔万里,但彼此心意相通,将深厚情谊升华到超越空间阻隔的境界,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蛮子歌》

下一篇:唐·刘禹锡《城西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