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江陵和江陵以西的长江段水路,
# 三千三百西江水:“三千”两句:西江,是唐代民间对这一段长江的称谓;津,指渡口;在京广铁路修建之前,江陵也是南北陆路交通的通道,所以说“要路津”,即水路交通的要道。
"自古如今要路津":无论南来北往,东奔西走,从古到今都是交通要津。
# 要路津:津,指渡口;在京广铁路修建之前,江陵也是南北陆路交通的通道,所以说“要路津”,即水路交通的要道。,自古如今:从古到今。
"月夜歌谣有渔父":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
# 渔父:渔翁,泛指打渔的人。
"风天气色属商人":捕鱼商人观风察云,看天出行。
"沙村好处多逢寺":江边沙岸稍好一点的村落几乎都有寺庙,
# 沙村:指沙市,在长江北岸,原为江陵县的一个村镇,因贸易交通而逐渐繁荣,辟为通商口岸,1949年改称沙市,后与江陵县合称荆沙市。
"山叶红时觉胜春":漫山遍野的红叶看起来感觉比春天更加美好。
# 觉胜春:比春天美好。
"行到南朝征战地":在南朝曾经征战的地方,
# 南朝: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朝统一,其间共一百七十年,形成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又称南北朝,南朝从刘裕代晋,到陈朝灭亡,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古来名将尽为神":许多古代名将都被修庙筑祠当神仙供奉。
# 古来名将尽为神:陆逊、甘宁皆有祠宇。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以行旅为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自江陵沿流而下途中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江陵重要的地理位置,体现出长江水程的漫长。
2. 写作手法
夸张:“三千三百西江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西江水程之长,强调了西江的浩瀚与重要性,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其作为要路津的地位。动静结合:“月夜歌谣有渔父,风天气色属商人”一句,将动态的“月夜歌谣”(渔父在月夜唱歌,为动态描写)与静态的“风天气色”(风和日丽的江面景象,是静态描写)相结合。通过动静相衬,生动地展现出西江上不同时段、不同人物的活动场景,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活气息。
3. 分段赏析
首联从民间歌谣汲取灵感,生动展现出长江水程绵延漫长,同时凸显江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宛如交通网络中的关键枢纽。颔联描绘出一幅江面上的独特画面:在月色如水的夜晚,渔翁悠然自得地吟唱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歌,那歌声在静谧的江面上悠悠飘荡;而穿梭往来的商人们,他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天气变化之上,因为这关乎着行船贸易的顺利与否。颈联着眼于沙市沿江区域,这里寺庙林立,众多的寺院错落分布。当枫叶如霞似火般绽放出艳丽的红色时,那绚烂的秋光竟让人觉得比明媚的春光还要迷人,别有一番独特韵味。尾联笔锋一转,诗人不禁发出深沉感慨:此地向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回首南朝一百七十余年间,这里战火纷飞、征战频仍。然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将们,如今皆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层言外之意与前联相互呼应:百姓们各自安然从事着生计,渔翁依旧唱着民歌悠然打渔,商人依旧密切留意着天气行商,寺庙里的罄声依旧袅袅不绝,江山始终保持着美好姿态,浩浩荡荡的江水依旧奔腾东去,那迷人的秋光依然胜过春天的景色,仿佛历史的沧桑变迁并未过多影响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的美好。
# 笔力千钧。“三千三百”破尽“沿流”。中四句皆“沿流”也。景物虽佳,何如立功、立事?落句所以慨然于庙食者。
清何焯
# 入手陡健。三、四言闲适自如则有渔父,迅利来往则有商人,言外寓不闲居又不得志之感。
清纪昀
# 此评亦妙,全从言外悟出,与他人就诗论诗、死于句下者迥然不同。
清许印芳
# 陆贻典:五、六对法变换。查慎行:“气色”两字下得壮健。何义门:笔力千钧。“三千三百”破尽“沿流”。中四句皆“沿流”也。景物虽佳,何如立功、立事?落句所以慨然于庙食者。纪昀:入手陡健。三四言闲适自如则有渔父,迅利来往则有商人,言外寓不闲居又不得志之感。结慨儒冠流落,即飞卿“欲将书剑学从军”、昭谏“拟脱儒冠从校尉”之意,而托之古迹,其同较为蕴藉。许印芳:此评亦妙,全从言外悟出,与他人就诗论诗、死于句下者迥然不问。如此解说,乃知三、四句及七、八句皆是藏过自己一面,从对面着笔也。
元《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曹松《晨起》
下一篇:唐·顾封人《月中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