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zhì
zhōng
èr
shǒu
èr

朝代:金作者:赵秉文浏览量:1
guī
tián
yǒu
jiā
chù
zhèng
zài
xián
lǎo
nóng
shēn
xíng
nián
jìn
liù
shí
yōu
yōu
zhī
yǒu
tián
shí
yǒu
chéng
qián
lóu
shēng
róng
yùn
jiàn
yán
diǎn
shàng
méi
shī
yǒu
xùn
pín
jiàn
néng

译文

归隐田园有什么快乐,好的地方正在于此。闲暇时与老农交谈,夜雨充沛,犁耕的深度正合适。年龄接近六十岁,悠悠然又有什么可追寻。有田产足够供给我的饮食,有布帛能够做成我的衣裳。财富上胜过黔娄,快乐上超过荣启期。妻子儿女带着怨气说话,一点也显露不到眉间。我的老师有遗留的训诫,贫贱不能改变。

逐句剖析

"归田有何乐":归隐田园有什么快乐,

"佳处正在兹":好的地方正在于此。

"闲与老农语":闲暇时与老农交谈,

"夜雨深一犁":夜雨充沛,犁耕的深度正合适。

"行年近六十":年龄接近六十岁,

"悠悠复何之":悠悠然又有什么可追寻。

"有田足我食":有田产足够供给我的饮食,

"有布成我衣":有布帛能够做成我的衣裳。

"富于黔娄生":财富上胜过黔娄,

"乐于荣启期":快乐上超过荣启期。

"妻子愠见言":妻子儿女带着怨气说话,

"一点不上眉":一点也显露不到眉间。

"吾师有遗训":我的老师有遗留的训诫,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陶和许至忠二首(其二)》是金代赵秉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围绕“归田之乐”展开,作者直言归田的乐趣正在于田园生活本身:与老农闲聊,听夜雨润犁,简单却充实。年近六十的他,有田产足食、布帛制衣,虽生活清简,却自认比古代隐士黔娄更富足、比荣启期更快乐。即便妻子因清苦而有怨言,他也毫不在意,始终牢记“贫贱不能移”的信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直述日常、引用典故(黔娄、荣启期),传递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坚守本心的豁达,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文学家

赵秉文(1159~1232),金代文学家。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大定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赵秉文能诗文,文长于辨析,以周程理学为主。其诗善于师法前代名家,如七言古诗模仿李白、苏轼,五言古诗模仿陶渊明、王维,七言绝句则学习杨万里。元好问评其诗“七言长篇,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闲闲外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归田有何乐,佳处正在兹”是全诗总起,以设问开篇,直接点明“归田之乐”的核心,乐趣就藏在田园本身,未展开便先引发读者对“乐”的好奇。“闲与老农语,夜雨深一犁”转向具体场景:诗人与老农闲聊,听夜雨淅沥润透田垄。“闲”字突出悠然,“深一犁”暗含春耕的生机,平凡日常里透出泥土的鲜活。“行年近六十,悠悠复何之”由景及情,诗人自叹年近六旬,不再追问“人生何往”。“悠悠”二字带点释然,既然归田,便无需再为前路迷茫,淡化了岁月流逝的焦虑。“有田足我食,有布成我衣”直述生活状态:田产够吃、布帛够穿,物质虽简却“自给自足”。“足”“成”二字朴素有力,写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比“富足”更显真实。“富于黔娄生,乐于荣启期”引用典故:黔娄是安贫乐道的隐士,荣启期是安于清苦的智者。诗人说“比他们更富、更乐”,以古人为参照,强化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认同。“妻子愠见言,一点不上眉。吾师有遗训,贫贱不能移”转折递进:家人因清苦而有怨言,诗人却“不上眉”(不在意);最后以“贫贱不能移”的信念收束,既呼应前文的自足,更凸显坚守本心的豁达,乐在田园,更乐在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李龏《寄心禅人》

下一篇:金·元德明《谢张使君梦弼馈春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