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hóng

朝代:金作者:雷渊浏览量:1
xuě
zuò
zuò
róng
jiāng
yāo
yàn
jià
dōng
fēng
méi
hún
sān
chūn
zài
táo
liǎn
zhēn
chéng
xiào
kōng
qíng
tiān
yuè
míng
yǒu
zhù
fēng
róng
xiàng
bìng
fáng
wén
xiǎng
xiàng
gān
hán
jié
xiǎo
hóng

译文

像雪一样洁白的肌肤,像玉一样美好的容貌,不会把艳丽的姿态依附于东风。梅花的精神是什么,能在整个春天留存,桃花般娇艳的面容真的成了一笑而过的空幻。细雨无情,增添了孤寂落寞,明月有意,助长了梅花丰茂繁盛的景象。司马相如患了消渴病,妨碍了写文作赋,只能在想象中品味那甘美清寒的梅花,凝聚成小小的红点。

逐句剖析

"雪作肌肤玉作容":像雪一样洁白的肌肤,像玉一样美好的容貌,

"不将妖艳嫁东风":不会把艳丽的姿态依附于东风。

"梅魂何物三春在":梅花的精神是什么,能在整个春天留存,

"桃脸真成一笑空":桃花般娇艳的面容真的成了一笑而过的空幻。

"雨细无情添寂莫":细雨无情,增添了孤寂落寞,

# 无情:亦作泪痕。

"月明有意助丰融":明月有意,助长了梅花丰茂繁盛的景象。

# 有意助:亦作真态更。

"相如病渴妨文赋":司马相如患了消渴病,妨碍了写文作赋,

"想像甘寒结小红":只能在想象中品味那甘美清寒的梅花,凝聚成小小的红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梨花得红字》是金朝雷渊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句“雪作肌肤玉作容”,将梨花比作雪与玉,生动描绘出梨花洁白无瑕的容貌,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其纯净之美。次句“不将妖艳嫁东风”,赋予梨花人的品格,说它不凭借妖艳姿态去迎合东风,以拟人手法突出梨花的高洁不俗。颔联把梨花与梅、桃对比,“梅魂”“桃脸”衬托出梨花独特的气质,它不像梅花在三春长久留存,也不似桃花徒有其表一笑而空。颈联“雨细无情添寂莫,月明有意助丰融”,借景抒情,细雨增添了梨花的寂寞,明月却让它更显丰润,一无情一有意,从不同角度刻画梨花。尾联用相如病渴的典故,诗人因病不能为文,只能想象梨花的甘寒,表达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全诗借物抒情,语言优美,意境清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雪作肌肤玉作容”从外形上刻画梨花,将梨花比作雪与玉。“雪”洁白纯净,“玉”温润无瑕,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梨花洁白如雪、温润似玉的容貌,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梨花的纯净之美。“不将妖艳嫁东风”赋予梨花人的品格与情感。它不凭借妖艳的姿态去迎合东风,以拟人的手法,将梨花高洁、不随波逐流、不谄媚世俗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梨花与众不同的气质。“梅魂何物三春在,桃脸真成一笑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梨花与梅、桃进行对比。梅花虽有其魂,但难以在三春长久留存;桃花虽有娇艳的容颜,却只是短暂一笑便消逝。通过对比,衬托出梨花独特的气质和持久的魅力,它既不像梅花那样在特定时节短暂绽放,也不似桃花徒有其表、华而不实。“雨细无情添寂莫,月明有意助丰融”借景抒情。细雨淅淅沥沥,仿佛毫无情感,增添了梨花的寂寞之感;而明月洒下清辉,似乎是有意地让梨花显得更加丰润、娇艳。一无情一有意,从不同角度刻画了梨花在雨中和月下的不同姿态,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又略带美好的氛围。“相如病渴妨文赋,想像甘寒结小红”运用典故,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病,影响了他创作文赋。诗人以此自比,说自己因病不能尽情挥洒才情,只能想象着梨花那甘寒的滋味,仿佛能看到梨花上凝结着红色的花蕊。表达了诗人对梨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遗憾。整首诗借物抒情,通过对梨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赵秉文《春游四首 其二》

下一篇:金·辛愿《乱后还三首 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