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拥垣墙":山峦环绕着房屋的围墙,
"水满溪塘":溪水涨满了池塘。
"几人家、":几户人家、
"篱落斜阳":篱笆在斜阳下投落影子。
"又还夏也":又到了夏天,
"一霎人忙":忽然间人们忙碌起来。
"正稻分畦":正值水稻分畦栽种,
"蚕卸簇":蚕从簇上结茧完毕,
"麦登场":麦子收割后登场晾晒。
"老子徜徉":我自在地漫步,
"闲日偏长":闲暇的日子格外漫长,
"鬓鬔松、":鬓发蓬松,
"只管寻凉":只顾着寻找阴凉处。
"绿阴何处":绿荫在哪里呢,
"旋旋移床":慢慢移动躺椅。
"有道边槐":道旁有槐树,
"门外柳":门外有柳树,
"舍南桑":屋南有桑树。
1. 分段赏析
“山拥垣墙,水满溪塘。几人家、篱落斜阳”,此句以简练笔墨勾勒山居环境的空间布局。“山拥垣墙”中“拥”字赋予山峦以环抱守护的温情,仿佛自然为居所搭建屏障,凸显环境的静谧与安全感;“水满溪塘”则以“满”字暗示夏日雨水丰沛,溪水漫溢的动态感跃然纸上。“几人家”点出村居的疏落有致,避免了烟火气的喧杂;“篱落斜阳”则以斜照篱笆的剪影式描写,为画面镀上一层温暖而略带慵懒的色调,暗含时光的悠然流淌。此句从宏观到细节,由自然景观至人文居处,层层递进地铺陈出一幅安闲的乡村暮色图,奠定全词宁静祥和的基调。“又还夏也,一霎人忙。正稻分畦,蚕卸簇,麦登场”,词人以“又还”二字轻描季节更迭,暗含对时光流转的敏锐感知,“一霎人忙”则如快门定格,瞬间展现夏日农忙的骤然兴起。“正”字领起三个排比句,“稻分畦”写水稻插秧时分田整地的井然有序,“蚕卸簇”状春蚕结茧后从簇架上剥离的利落,“麦登场”绘新麦收割后晾晒于场院的金黄场景。三句以白描手法直击农事核心,无一字渲染却尽显夏日乡村的蓬勃生机,既体现词人对农耕生活的稔熟,亦通过“人忙”与下片“閒日”形成张力,暗喻作者超然于劳作之外的闲居视角。“老子徜徉,闲日偏长,鬓鬔松、只管寻凉”,下片转写词人自身状态,“老子”自称带几分俚俗的洒脱,与“徜徉”的自在步态相呼应,勾勒出不拘形迹的隐者形象。“闲日偏长”是心理时间的独特体验,非时光真的缓慢,而是脱离俗务后心灵的舒展旷达。“鬓鬔松”以蓬松鬓发的细节描写,强化了疏于打理的疏懒感,与“只管寻凉”的随性动作相契,展现一种抛却尘嚣、唯求身心舒适的生活哲学。此句通过外貌、动作与心理的多重刻画,将隐者的闲适与自得刻画得鲜活生动,与上片的“人忙”形成动静相宜的对照。“绿阴何处,旋旋移床。有道边槐,门外柳,舍南桑”,以设问句引出寻凉的动态过程,“旋旋移床”四字尤见匠心:“旋旋”状缓慢移动的姿态,既符合夏日慵懒的节奏,又暗含对绿荫的珍视与追寻的耐心;“移床”则将日常生活场景诗化,展现人与环境的互动。末三句以白描手法罗列道槐、门柳、舍桑,看似随意的铺陈却暗藏巧思:槐树高大,柳树枝柔,桑树成荫,不同树木分布于居所周边,既点明绿荫的具体来源,亦以植物的茂盛暗示夏日的蓬勃。此句以空间方位的转换(道边、门外、舍南)拓展画面景深,在自然景物的罗列中收束全词,余韵如绿荫般悠长,尽显村居生活的质朴与诗意。
上一篇:金·李龏《梅花集句 其一五四》
下一篇:金·赵秉文《雨晴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