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通樵径":在杂乱的石头中有一条樵夫们经常走的小路,
# 径:小路。
"重冈拥戍城":重重叠叠的山冈围绕着驻扎军队的地方。
# 戍:守。驻扎军队的地方,叫做戍城。
"山川带淳朴":这里的山川都带有一种淳朴的气息,
# 淳朴:淳厚质朴。
"鸡犬见升平":村庄里鸡鸣狗吠的声音都透露出和平繁荣的景象。
# 升平:社会安定。
"雨烂沙仍软":雨水使得沙子变得柔软,
"秋偏气自清":而秋天的空气特别清新。
"年年避营马":每年都有许多避难的军队经过这里,
"几向此中行":他们曾多次走在这条小路上。
# 几向此中行:旧注:由州入府,避骑兵夺马者,多由此路。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描绘了阳兴砦的地理环境,崎岖的乱石间有一条供樵夫行走的小径,重重山冈环绕着戍城,突出了此地的偏僻与险峻,给人一种闭塞、荒凉的感觉,同时也为后文写其宁静祥和做了铺垫。颔联“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由自然环境过渡到社会环境的描写。此地的山川孕育出淳朴的民风,鸡犬相闻,呈现出一派太平祥和的景象,与外面战乱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颈联“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从细节处描绘了阳兴砦的气候与景物特点。雨后的沙地更加柔软,秋天的气息格外清爽,通过对“雨”“沙”“秋”“气”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好。尾联“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将笔触拉回到现实,点明了作者多次来到阳兴砦的原因。“年年”表明战乱频繁,“避营马”则写出了百姓为躲避蒙古骑兵的侵扰而四处逃亡的悲惨境遇,而阳兴砦则成为了作者的避难之所,此联在前面美景描写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份无奈与凄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上一篇:金·赵秉文《过邠州二首 其二》
下一篇:金·马钰《玩丹砂·寄赵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