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临池弄小雏":我每天都要教两个小孩子写字,
# 小雏:刘禹锡子孟仑二童。,临池:《晋书》卷三六《卫恒传》“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还思写论付官奴":还要想着写《乐毅论》来给自己的儿子临摹。
# 官奴:盖羲之女也。是时柳未有子,故梦得以此戏之”。
"柳家新样元和脚":你的字可以说是柳公权元和字体的新样子,
# 元和脚:唐刘禹锡戏称柳宗元的书法。后亦指柳公权书法。脚,指笔形中的捺,俗称捺脚,代指书法。,柳家新样:指唐柳宗元书法的新的样式。
"且尽姜芽敛手徒":跟你学书法的人都是初学书法的新手不敢恣意妄为。
# 敛手徒:表示尊敬,不敢恣意妄为。敛手,缩手。敛:一作剑。,姜芽:初学书法之稚拙。姜:一作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轻松诙谐的语气回应柳宗元对自己书法的打趣,既保留了对友人的亲近,又暗含文人间的幽默互动。体现出了刘、柳二人在贬谪生涯中以书法为纽带的文人趣味。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题“家鸡之赠”中“家鸡”并非实指家禽,而是书法领域的典故性隐喻。古人常以“家鸡野鹜”比喻书法风格的差异。家鸡指自家习练的书法,野鹜则指随意挥洒的个性之作。借用东晋庾翼“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鹜”典故,既呼应柳宗元原诗的戏谑,又暗含对“元和脚”的推崇。虚实结合:将日常书法练习(实)“日日临池弄小雏”与历史人物类比(虚)“还思写论付官奴交织”,凸显文人酬答的雅致趣味。托物言志:姜芽,形容书法用笔的刚劲挺拔(竖画如姜芽般挺直有力),是书法中“骨力”的典型特征;“敛手徒”意为“拱手作揖,自愧不如”,通过“敛手徒”等自嘲式表达,展现二人超越贬谪困境的豁达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句“日日临池弄小雏”,“临池”用汉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点明每日坚持练习书法的状态;“弄小雏”或指书写小字,或指教导初学之人。这句塑造了一个勤勉专注、沉浸于笔墨的形象,语言平实却见坚持,“日日”二字强调练习的持续性。次句“还思写论付官奴”,“还思”承接上文,由练习转向更深层的思考——想撰写书法理论;“官奴”相传为王羲之之女,曾指导王献之书法,此处借指后辈或弟子。诗句体现诗人不仅满足于自我练习,更希望将心得传授他人,展现对书法传承的重视,情感从专注延伸至责任。第三句“柳家新样元和脚”,“柳家”指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其书法骨力劲健,自成一格;“元和脚”中“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中唐时期),“脚”或指书法的根基、特征。此句以“柳家新样”为典范,体现诗人对前人书法成就的学习与借鉴,语言简洁却暗含对中唐书法风格的关注。末句“且尽姜芽敛手徒”,“姜芽”指精细的茶芽(唐代饮茶风盛,茶芽喻珍贵之物),“敛手徒”意为放下笔,徒然叹息,此句隐含对高超书法艺术的敬畏,以及虽勤学却仍有差距的自谦,情感从积极转向深沉。全诗通过“临池练习—著论传艺—借鉴前人—感慨难及”的脉络,既展现了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也流露出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谦逊,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可感。
# 柳宗元诗“柳家新样”(接:女为禹锯诗),言字变新样而脚则元和也。脚盖悬针垂露之体耳。
明橱慎《艺林伐山》
上一篇:唐·刘禹锡《途中早发》
下一篇:唐·刘禹锡《答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