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苍烟起暮云":碧绿的树木间,苍苍的烟雾腾起暮云,
"长安陌上断行人":长安街道行人已断绝。
"百年王气余飞观":百年王朝气运残存于高耸的城楼,
"万里神州隔战尘":万里中原大地被战尘阻隔。
"身与孤云向双阙":身影伴着孤云飘向皇宫门楼,
"愁随落日到咸秦":忧愁跟随落日蔓延至秦地。
"山河大地分明在":山河大地明明都在眼前,
"莫为时危苦怆神":莫要因时局艰危而痛苦伤神。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史诗。此诗描绘长安城暮云苍茫、人烟断绝的萧瑟景象,既展现了金末山河破碎的苍凉画卷,又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危难的深切忧虑与无力回天的悲怆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碧树苍烟起暮云,长安陌上断行人”,以苍茫暮色中的长安城为背景,勾勒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碧树苍烟”与“暮云”交织,渲染出压抑的黄昏氛围,“断行人”三字直指人烟断绝的惨状,暗示战火对都城的摧残。颔联“百年王气余飞观,万里神州隔战尘”,转入历史与现实的对比。“百年王气”指长安往昔的鼎盛气象,如今仅残存于高台楼阁,“万里神州”本是山河一统的象征,却被“战尘”割裂。“余”字写尽繁华褪去的无力感,“隔”字道破国土分裂的痛楚,今昔巨变间暗含诗人对国运衰微的沉痛。颈联“身与孤云向双阙,愁随落日到咸秦”,由景及情,抒写个人漂泊之悲。“身与孤云”以物喻己,诗人如孤云般徘徊于宫阙之外,暗喻仕途困顿、报国无门,“愁随落日”将无形愁思具象化,随夕阳蔓延至故都。“身”与“愁”、“孤云”与“落日”虚实相生,漂泊之孤与家国之忧浑然交融。尾联“山河大地分明在,莫为时危苦怆神”,表面劝解,实则深化悲慨。山河依旧壮丽,却因时局危殆令人神伤,“莫为”看似豁达,实则以反语凸显无力扭转现实的无奈。“分明在”与“苦怆神”形成矛盾,愈显诗人面对破碎山河时,强自宽慰却难抑的怆痛。尾句收束全诗,将个人愁思升华为对时代危局的浩叹。
上一篇:金·蔡圭《风竹如水声》
下一篇:金·元好问《清平乐·嘲儿子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