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壁空楼橹":淮安城的城墙与城楼空空荡荡,
"风雨半摧鸡粪土":历经风雨侵蚀,大半已坍塌如鸡粪泥土般破败。
"传闻兵火数年前":听闻数年前遭遇兵火战乱,
"西观竹间藏乳虎":西边道观竹林间,曾藏着幼虎。
"迄今井邑犹荒凉":到如今城镇依旧一片荒凉,
"居民生资惟榷场":居民维持生计,全靠这边境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骑兵步兵随意往来穿梭,
"南客北客相经商":南方客商、北方商人在此相互交易经商。
"迩来户口虽增出":近来人口虽有增加,
"主户中间十无一":可本地原住户,十户里难有一户留存。
"里闾风俗乐过从":邻里之间喜好相互往来,
"学得南人煮茶吃":还学会南方人那样煮茶饮用。
"青衫从事今白头":当年身着青衫入仕,如今已白发满头,
"一官乃得西南陬":好不容易求得一官,却在这西南偏远角落。
"宦游未免简书畏":在外为官,难免惧怕官府文书,
"归去更怀门户忧":若想回乡又担忧家中门户生计。
"世缘老矣百不好":尘世情缘渐老,什么都不再热衷,
"落笔尚能哦楚调":唯有下笔时,还能吟诵楚地曲调。
"从今买酒乐升平":从今后买酒欢庆太平盛世,
"烂醉歌呼客神庙":喝到烂醉,在神庙中放歌呼喊,尽情享受这生活。
金代词人
刘迎(约1144—1180)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社会风俗诗。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场景,呈现金人“学得南人煮茶吃”的生活片段,借民间生活画面与饮茶习俗传习,展现出当地社会风俗,侧面印证南北文化交融,反映特定时代社会文化交流状态。
2. 分段赏析
“淮安城壁空楼橹,风雨半摧鸡粪土。传闻兵火数年前,西观竹间藏乳虎”,从淮安城的景象写起,“空楼橹”“风雨半摧”,呈现出城池历经岁月与兵火后的残破荒芜,“鸡粪土”更增添衰败之感。“传闻兵火数年前,西观竹间藏乳虎”,借传闻虚写往昔兵乱,“藏乳虎”渲染出曾有的危险与荒凉,为后文展现如今淮安状况做铺垫,以荒凉之景开篇,奠定叙事基调。“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续写淮安当下。“迄今井邑犹荒凉”承接前文,强调荒凉依旧;“居民生资惟榷场”,点明居民依赖榷场谋生,凸显特殊时代下的生活形态;“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描绘榷场处人员往来、南北经商的场景,展现虽荒凉但有南北交流生机,从生活、商贸角度,呈现淮安社会风貌。“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聚焦人口与风俗。“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说明人口变化,主户稀少,反映经历动荡后的人口结构;“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记录了淮安地区居民效仿南方烹茶方式的习俗,侧面反映了金代饮茶风尚从贵族向民间的扩散。民间交往欢乐,体现南北文化交融,从生活细节展现淮安民俗及文化交流,让社会图景更细腻。“青衫从事今白头,一官乃得西南陬。宦游未免简书畏,归去更怀门户忧”,转向人物境遇。“青衫从事今白头,一官乃得西南陬”,以官员从青衫到白头、官职偏远,写仕途不易;“宦游未免简书畏,归去更怀门户忧”,道出为官者对公务的敬畏、归乡后的家庭担忧,刻画宦途之人的复杂心境,与前文民间生活形成视角补充,丰富诗歌内容。“世缘老矣百不好,落笔尚能哦楚调。从今买酒乐升平,烂醉歌呼客神庙”,收束全诗。“世缘老矣百不好,落笔尚能哦楚调”,写诗人(或诗中人物)历经世事,唯余作诗情怀;“从今买酒乐升平,烂醉歌呼客神庙”,以畅饮欢歌的场景表达百姓对太平生活的满足,以买酒欢歌、醉呼神庙的场景,呼应开篇荒凉,展现对当下太平的欣慰与融入,让情感从荒凉、感慨,归于对生活的热爱与接纳,升华主题。
下一篇:金·赵秉文《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