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残玉靥香犹在":梅花虽残,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还在,
#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靥,本指人面颊上的酒窝,这里代指面颊。
"柳破金梢眼未开":柳树抽芽梢头一片嫩黄,柳叶儿还没长出来。
# 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金梢,嫩黄色的树梢。眼未开,喻指柳叶尚未长出,早春时节,柳条初生的叶子好像人睡眼初张,称为“柳眼”。
"东风和气满楼台":春风和煦,吹满楼台。
"桃杏拆":桃杏花苞儿刚裂开,
# 桃杏拆:桃花和杏花刚刚绽蕾欲放。拆,裂开,似“坼”字之误。
"宜唱喜春来":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散曲小令,也是一首咏春题材的作品。描绘了梅残香留、柳眼未展、东风和煦、桃杏将绽等春日景象,营造出美丽动人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万紫千红的春天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渲染:“梅残香犹在,柳眼未开,东风和暖,桃杏绽蕾欲放等句”,通过对梅、柳、东风、桃杏等春日元素的细致描写,从嗅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出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氛围。借景抒情:曲中透过对春日春风中的梅、柳、桃、杏的变化描写,以兴奋与喜悦的心情,借春日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借景预示出一个柳绿花红、春态婀娜的美好景象即将来临。
3. 分段赏析
《喜春来·春宴》“梅残玉靥香犹在”,形象上,展现出梅花虽已残败,却仍留存着如玉般的花瓣与香气,以梅花的这一状态暗示春日正悄然推进;语言上,“玉靥”一词运用比喻,生动描绘出梅花的形态,增添美感;表达技巧上,此句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写,为春景奠定基调,流露出作者对春日景象的关注。“柳破金梢眼未开”,形象层面,刻画了柳树刚刚抽出金色的嫩梢,柳芽尚未完全舒展的模样,生动呈现出早春柳树的独特姿态;语言上,“破”字精准表现出柳树嫩芽冲破束缚的动态,富有生机;从表达技巧来看,与上句梅花相呼应,共同渲染早春氛围,体现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捕捉。“东风和气满楼台”,形象上,描绘出温暖和煦的东风吹满楼台的场景,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语言风格自然流畅,直白地展现出东风带来的春日气息;表达技巧上,以东风为媒介,将春的温暖具象化,为后文桃杏的描写做铺垫,传达出作者对春日和暖的喜爱。“桃杏拆,宜唱喜春来”,形象方面,呈现出桃花、杏花即将绽放的情景,预示着春天繁华景象的到来;语言上,简洁有力,“拆”字生动展现花朵含苞待放、即将绽开的动态;表达技巧上,借桃杏即将盛开之景,直抒胸臆,点明主题,唱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喜悦,尽显作者对美好春日的期盼与热爱之情,从多个角度将早春的神韵生动展现。
4. 作品点评
《喜春来·春宴》这组曲作独具特色,其写作手法上,以拟人之法描绘梅花凋谢,且巧用“残”“破”等词,将梅花之态与古代文人对年轻女子特定情状的形容相联系,风格婉约中透着直露,含蓄间又显通俗。从语言风格而言,尽显元曲“直”与“俗”的特点,这在元曲发展早期极为典型,为元曲风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可说是在元曲发展历程中,率先展现出元曲独特风格倾向,对后世元曲创作风格的走向有着引导与启示作用,在元曲早期创作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位置,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为元曲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在展现元曲早期风格特质方面有着突出价值。
# 这是一组以梅比喻少女的散曲。曲文充满春天的生机和欢乐的气氛,调子舒畅而和谐,在欢乐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抱负。
不详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李勇《散曲奇葩:散曲历史与艺术特色》
上一篇:金·刘昂《吊李仲坦》
下一篇:金·赵秉文《九月十一日夜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