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沿着陡峭的石径登上寒冷的远山,
# 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之。
"月临荒戍起啼鸦":月光照着荒废的戍楼,惊起啼叫的乌鸦。
# 月临荒戍起啼鸦:高蟾。
"故乡今夜思千里":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
# 故乡今夜思千里:高适。
"每到花时不在家":每到花开时节总是不在家。
# 每到花时不在家:张祜
金末元初文学家
李俊民(1176~1260),金代文学家。字用章,号鹤鸣老人,谥号庄靖先生,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官应奉翰林文字,后弃官教授乡里。李俊民能诗文,在金末元初文坛上有很高的文名。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其词多为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冲淡和平,具有高致”。主要作品有《姚子昂画马》《谒金门·和邦直》《重修浮山女娲庙记》等。著有《庄靖集》。
1. 分段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此句以“寒山”“斜径”勾勒出秋日山行的萧瑟图景。“远上”二字暗示旅途漫长,而“斜”字不仅描摹山径蜿蜒之态,更暗含行人步履维艰。诗人借杜牧原句,不着痕迹地将读者引入一个清冷孤寂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苍凉的基调。“月临荒戍起啼鸦”:此句选取高蟾诗句,以“荒戍”“啼鸦”两个意象,营造出边塞夜宿的凄凉氛围。冷月无声照耀废弃哨所,突闻寒鸦夜啼,更添几分惊悚之感。一个“起”字,使静态的月夜图骤然生动,仿佛让人听见鸦声划破夜空的刺耳回响,暗示着战乱后的荒芜与不安。“故乡今夜思千里”:此句直抒胸臆,以时空对举的手法强化乡愁。“千里”极言空间之遥远,“今夜”强调时间之迫切,游子独对寒夜的孤寂形象呼之欲出。高适原句在此处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承接前两句的羁旅之景,又自然引出末句的感慨,使抒情更为深沉。“每到花时不在家”:此句以张祜诗句作结,看似平淡却蕴含无限怅惘。“花时”本是良辰美景,却因“不在家”而徒增伤感。一个“每”字,道出这种遗憾并非偶然,而是年复一年的常态,将个人的羁旅之愁升华为普天下游子共同的无奈。四句集古浑然一体,完整呈现了秋夜荒戍中的乡思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