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tíng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tíng
chā
fēi
liú
yuán
lóng
bǎi
chǐ
lóu
wàn
fēng
tāo
jiē
yíng
hǎi
qiān
nián
háo
jié
zhuàng
shān
qiū
shū
xīng
dàn
yuè
lóng
lǎo
qīng
shuāng
hóng
鸿
yàn
qiū
jiàn
cháng
bēi
jiǔ
yún
西
běi
shì
shén
zhōu

译文

孤亭傲岸地耸立河边,好似插在飞泻的滚滚水流中,磅礴的气势直冲霄汉,压倒了陈登的百尺高楼。高亭连接的大海,浩浩茫茫,风波万里,镇守青口的豪杰,千年一遇,气壮山丘。天幕上星光疏朗,月色昏淡,正是那鱼龙潜隐的夜晚,原野中老树轻摇,清霜遍地,又到了鸿雁南飞的寒秋。我手拄宝剑,引吭长歌,望天举起了一杯清酒,浮云遮蔽的西北远空下,那正是我们沦陷的神州。

逐句剖析

"孤亭突兀插飞流":孤亭傲岸地耸立河边,好似插在飞泻的滚滚水流中,

# 飞流:形容亭脚下向东涌人大海的青口河,急湍如飞。,突兀:高耸特出的样子。

"气压元龙百尺楼":磅礴的气势直冲霄汉,压倒了陈登的百尺高楼。

# 百尺楼: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记载,许汜曾在刘备面前批评陈登不懂待人接客的礼貌,并举例说,他去探访陈登时,陈登不仅很久都不跟他说一句话,而且睡觉时自己睡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刘备回答说:“你一向都有国士的名声,如今天下大乱,人们都希望你忧国忘家,救治天下,而你却只知道买田买屋,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供采纳的,难怪陈登不想跟你说话了。要是碰着我的话,我将会睡在百尺高的楼上,而叫你睡在地下呢”百尺楼,本是刘备的话,后人常作为陈登事,用来表示豪放高迈的气势。,元龙:陈登字元龙,三国时名士。,气:气势,气概。

"万里风涛接瀛海":高亭连接的大海,浩浩茫茫,风波万里,

# 瀛海:大海。青口镇地处海边,城东一里的地方就是黄海的海州湾。

"千年豪杰壮山丘":镇守青口的豪杰,千年一遇,气壮山丘。

# 千年豪杰:此指青口帅移剌粘合。

"疏星澹月鱼龙夜":天幕上星光疏朗,月色昏淡,正是那鱼龙潜隐的夜晚,

# 鱼龙夜:指秋日。此句化用杜甫《秦川》“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诗意。宋·陆佃《埤雅》卷一:“郦道元《水经注》曰‘鱼龙以秋日为夜’。按,龙秋分而降,则蛰寝于渊,龙以秋日为夜,岂谓是乎?”,澹:通“淡”,淡薄,浅淡。

"老木清霜鸿雁秋":原野中老树轻摇,清霜遍地,又到了鸿雁南飞的寒秋。

# 老木:老树。

"倚剑长歌一杯酒":我手拄宝剑,引吭长歌,望天举起了一杯清酒,

# 倚剑:手拄宝剑。倚,倚持,倚拄。

"浮云西北是神州":浮云遮蔽的西北远空下,那正是我们沦陷的神州。

# 西北是神州:指代国土。,浮云:这里是借来比喻蒙古侵略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横波亭》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行走于移剌粘合幕中,对这位“为将镇静,守边不忧”且屡败北进宋军的将领甚为推崇,于横波亭有感而发创作此诗。诗的首联以“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起笔,生动展现横波亭独立不群、高耸特出、凌空横出的雄姿,巧用对比突出其高峻。颔联“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从时空维度,将横波亭凭高临远之实景与古徐州豪杰辈出的虚景相结合,营造雄浑壮阔意境。颈联“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选取多个意象勾勒萧瑟秋景,引发对国土沦陷的联想。尾联“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借想象移剌粘合等人登亭情景,抒发对其收复失地的期望。全诗借歌咏横波亭,热烈赞颂移剌粘合守土安民功绩,表达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以精炼语言、丰富表现手法,展现出非凡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横波亭》是元好问所写。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行走于“为将镇静,守边不忧”且曾屡败北进宋军的移剌粘合幕中,对移剌粘合甚为推崇,期间于横波亭有感而发写下此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赞颂与爱国题材的诗。描绘了横波亭的雄峻、周围环境以及萧瑟秋景,借歌咏横波亭,体现了对移剌粘合守土安民功绩的热烈赞颂,表达了希望移剌粘合为国效劳、收复被蒙古军侵占的西北国土的爱国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气压元龙百尺楼”,将横波亭与元龙百尺楼对比,衬托横波亭的高峻。虚实结合:“万里风涛接瀛海”实写横波亭凭高临远所见,“千年豪杰壮山丘”虚写横波亭周围山丘因豪杰事迹而壮美的人文内涵。白描:“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白描式抒情,境界开阔,意气高扬。用典:引用“陈登曾为官徐州”的典故,将横波亭与陈登的百尺楼作比较,进一步衬托横波亭的高峻,赋予其志向旷远、超凡脱俗的色彩,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表现力。衬托:以“元龙百尺楼”衬托横波亭,突出横波亭的高峻气势,此为正衬;“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通过描写凄清高旷的秋景,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以及对国土沦陷的忧虑,是以哀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多感官描写:“老木清霜鸿雁秋”一句,“老木”是视觉所见,呈现出败叶凋零、枝杈秃兀之态;“清霜”从触觉角度,写出白霜寒气凛冽之感;“鸿雁秋”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既见北雁南飞之景,又闻其凄厉哀鸣之声,多种感官描写相结合,营造出凄清高旷的意境。意象组合:“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诗人精心选取“疏星”“澹月”“老木”“清霜”“鸿雁”等多个意象,将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凄清萧瑟的秋夜图景,既引发对国土沦陷的联想,又为末联登高望西北作铺垫,使诗歌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横波亭》首联“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起笔便不凡,一个“孤”字赋予横波亭独立不群之态,“突兀”生动描绘出其高耸特出的模样,“插飞流”更是以夸张之笔,让横波亭有了凌空横出、傲岸飞动的雄姿,“飞”字为缓流之景添上灵动之态。“气压元龙百尺楼”则巧用对比,将横波亭与元龙百尺楼相较,衬托出横波亭的高峻,且赋予其志向旷远、超凡脱俗的气质,“插”“压”二字,一字千钧,尽显亭之气势。颔联“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从空间与时间维度着笔,“万里风涛接瀛海”实写横波亭凭高临远,可眺望到“飞流”汇入与万里风涛相接的瀛海,场面壮阔,意境高远;“千年豪杰壮山丘”虚写地处古徐州的横波亭周边山丘,因千百年来豪杰辈出、事迹不凡,而更显壮美,虚实相应,将地理胜景与人文精神融合在宏大时空里,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尽显诗人豪情。颈联“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通过精心选取疏星、澹月、鱼龙、老木、清霜、鸿雁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秋景图。“疏星澹月鱼龙夜”营造出虚静寂寞之境,夜静江平,鱼龙潜藏,又添凄迷空旷之感;“老木清霜鸿雁秋”从视觉、感觉、听觉多方面描绘深秋清旷之境,“老”“清”“鸿雁秋”等字词,让败叶凋零、霜寒凛冽、雁声哀鸣之景跃然纸上,此联既引发对国土沦陷的联想,又为尾联抒情铺垫。尾联“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倚剑”暗示主人翁为移剌粘合,在横波亭这一背景下,诗人以“浮云西北”象征河朔半壁河山的黯淡无光,想象移剌粘合等人登亭,杯酒慷慨、倚剑长歌的情景,抒发了对其同仇敌忾、收复失地的深切期望,沉郁悲壮,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4. 作品点评

《横波亭》其写作特色显著,语言精炼且富有表现力,巧用字词营造意境,如“插”“压”等字使诗句气势磅礴。在表现手法上,融合了夸张、对比、虚实结合、意象组合等多种技巧,让诗歌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诗中虽无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但整首诗浑然一体,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从诗题看,继承了唐时特定体式,明写横波亭,暗喻移剌粘合,以亭之高峻特立赞誉人之功高望重,构思精巧。全诗气魄宏伟、格调高昂,借歌咏横波亭,热烈赞颂移剌粘合守土安民的功绩,同时饱含诗人对其收复被蒙古军侵占的西北国土的热切期望,洋溢着深沉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遗山本篇与辛弃疾在南方“过南剑双溪楼”写的《水龙吟》,从立意、造境遗辞,用典上都十分神合。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啸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 诗风豪迈苍劲,对偶工整,颈联尤为精炼清劲。时人李治称其诗“律切精深,有豪放迈往之气”。此诗的确可配此赞语。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许叔良《古今名诗选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段成己《南乡子 卫弟行之寿》

下一篇:金·段克己《鹧鸪天 上巳日,再游青阳峡,用家弟诚之韵》

猜你喜欢